我国医疗体系与民间悲剧
——侧看《斗湖7岁男童医院丧命事件》
那一天,斗湖中央医院医务人员疑因疏忽,导致一名7岁男童命丧医院,再一次促成悲剧。此事引起哗然舆论,朝野皆纷纷关注,家人悲痛不已,人们都愤怒地要医院负责此事。
当然,悲剧重演又重演。多少次了,我们的公立医院都不断在发生这类事情,因为不专业、人手不足、时间延误等问题让多少生命平白丧失,我们或许记不起,但那悲痛的烙印将会是永远烙在受害者家属的心里。一阵痛骂和谴责后,是时候思考和批判整个系统的问题和根源。
在我国的医疗体制,国民的医疗一直都没有得到政府真正的关注。且看国阵史上最大财政预算案——《2012年财政预算案》:医疗方面拨款总和达19亿,是占2328亿总拨款的0.008%。在这里面,公立医院的拨款仅仅是7亿多而已,其他的是建立及维修医院和私立医院拨款等。让我们以19亿医疗领域的拨款来计算,以2800万马来西亚人口来平分,每人仅得6.78令吉。这个数目或许只能让每个人在杂货店买感冒药Panadol。
且对比一下其他方面的拨款,我们素来有名效率慢、工作态度差的130万名公务员大军(占人口4.62%)在《2012年财政预算案》的拨款之下,公务员薪资获得拨款520亿令吉(占总预算22.3%)。以人头计算,他们平分40,000令吉。
对比之下,你不难发现,我们的医疗体系就有如此不公的问题。面对其他结构性因素(缺乏人才、制度溃散、仪器技术贫乏、公务医务人员薪资低等),我们的公立医院实际上名存实亡,政府没有意愿和责任去发展它,即使我们都认同那是非常重要的属于公共利益(Public goods)的领域。
实则,政府不但没有管理好属于它责任范围的公立医院,政府另一方面还透过官联公司去经营私立医院,在盈利至上的原则,私立医院当然迫使人们必须缴付更贵的医药费,政府也顺便将医疗的责任推向私人界。在两边靠不到岸的情况下,必然有一方会吃亏。只因我国还有75%的人口还是依赖着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如今没有一套完善的公立医院系统就偏向私立医院必定引起很多弊端,更何况沙巴州很多地方尚没有自己的公立医院,就已开设很多有利可图的私立医院?
在这个私营化医疗服务的框架下,医疗服务变相成为有钱人的专利,他们可选择享用效率好、高技术、时间短的医疗服务;而穷人们只好使用低效率、低技术、等待漫长的政府医院。“这不是意味着穷人就值得去死吗?”的双重标准政策。其实,这不是公不公平、现不现实的问题,这是施政的偏差。
医疗,乃是身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必须照顾这个属于公共利益(即每个人的基本需求)的一环,并确保每个公民都是健康、安全的,这样人们才能健康地投入就业市场,为经济和社会创造价值。然而政府却漠视了这个领域。反而透过自由市场的说辞和“私营化”的谎言将医疗服务这一块推给私人界(私人医院)。
回过来看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得见公立医院一直都存在着这种问题。拖延时间导致死亡、医务人员不足、医务人员不够专业导致错误医治等悲剧,不乏出现在过去的那些年。对于执政54年有余的国阵政府,面对公立医院的基本设施依然不足、医务人员技术和操作失误等问题,自然是难辞其咎。
或许日久以后,我们都麻木了。面对这种周期性发生的问题,即使曾经有人出来谩骂和有人谢罪负责,但问题始终在循环发生。唯有找出问题的所在,揪出真正的根源,才能确保未来悲剧不再发生。
注:刊登于《诗华日报》2012年1月12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