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9, 2012

教育普及化与社会民主



 进入第七天,吉隆坡独立广场聚集了大批大学生扎营过夜,要求免费的高等教育,加上早前的300名学生游行示威,这件事已闹得沸沸扬扬,而民间自有支持和反对两极的声音。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主观地认为谁是谁非,或是简单地认为他们『吃饱饭没事做』还是『有书读不好好读』等等。

其实,早在去年,世界各地都有大学生走出街头示威,要求政府实行『免费高等教育』以及『减低学费』等诉求。其中包括智利就有上百万的大学生罢课示威、还有伦敦的万名大学生抗议学费起价等。高等教育是否该免费,众说纷纭;但回到问题核心,整个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出现了漏洞,需要各界去关注和纠正。

教育乃基本人权

教育,乃立国之本。每个人理应有获得被教育的基本权利,它甚至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等同于衣食住行那么重要。此外,国民的教育亦是国家进步的根本,有怎么样的国民教育素质,就有怎么样的国家。在国家迈向成功的道路,教育扮演起综合性的效用。

1990年代,马哈迪开始实行『大学企业化』的政策,借以私人界协助推动教育的生产。顿时,私立学院如雨后春笋。然而,时隔多年,我们看到其问题的衍生,即大专生如同商品般出产、以及私立大专以盈利作为导向,最终在『重质不重量』的思维框架下,虽大专生已有明显提升,但素质却相比早年大幅度滑落。

免费高等教育的提出,直接冲击的就是意识形态上的辩论。信奉市场经济的自然不认同;而拥护社会经济的就会认为教育不应该被私营化。无论如何,我们该认同,教育作为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它所触及的不只是个人升学的选择那么简单,回到整个社会和国家来看,它都牵连着整个关乎社会公义、以及社会进步的问题。

2001年到2010年,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的比例达到30%,其中的15%进入私立学院。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不打算建立更多相对便宜的公立大专、或废除有偏见的国立大学固打制,以让高等教育普及化。

最终,私立大学预料会继续膨胀,加上政府偏重高等教育基金的借贷,可以预见的是,会有更多大学生透过借贷进入昂贵的私立学院。

企业化的高等教育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大量被商品化,大学生成为商品大量被生产。政府没有完整的规划,恐怕大量的生产并不能为社会的进步带来增值效应。

今天,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是偿还高等教育基金,加上车贷、医疗、补贴家用、日常用品、房租等等,负债的年轻人难寻出路,进而逐渐看不到未来,更遑论长期的通货膨胀以及薪金低迷的压力,顿时让他们成为现代城市中最为失落的一群。

迫使我们的未来栋梁变成这样,还要面对社会人士的种种质疑和刁难,到底是谁之过?在问题不至于像中东国家那样(失业率高居、学费昂贵)之前,从政者必须慎思这个问题。须知道,教育牵扯的层面实在太广,政府得适度调控。

沙巴年轻人的困境

在沙巴,我们面对的问题更为严峻。我们有330万的人口,但却只有寥寥无几的大专学府。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年轻人需要往吉隆坡及外国去深造。还没有毕业,就已经“人才外流”。
在谈及免费高等教育之前,沙巴的高等教育是两极化的。有能力的人可以到外国和西马就读,而没有能力的,因为缺乏相对便宜的公立大学,就只好放弃继续升学。最终,对沙巴人来说,高等教育形同精英教育,即少数人才有的特权!

因此,我认为打破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Mass Education)才是我们首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体制应该被普及化,让更多沙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园升学,无需漂泊海外。回到社会公义的原则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被教育的基本权利,而且可以在没有任何障碍(如地方偏远、经费昂贵等因素)的情况下接受教育。

政策的发布和执行应该回到人本,尤其是关乎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如教育、交通、医疗等。这些攸关基本人权的政策起码不该被企业化,当作生意来做买卖。反之,它应该是公平对待每一个人,即公民有被教育、有乘搭公共交通以及接受医疗的基本权利。

因此,公共政策必须回到每个人平等和公平作为出发点,否则将沦为某个阶级的特权。

注:本文也刊登在4月19日的《当今大马》新闻网站;以及4月21日的《亚洲时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