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体系与民间悲剧
——侧看《斗湖7岁男童医院丧命事件》
那一天,斗湖中央医院医务人员疑因疏忽,导致一名7岁男童命丧医院,再一次促成悲剧。此事引起哗然舆论,朝野皆纷纷关注,家人悲痛不已,人们都愤怒地要医院负责此事。
当然,悲剧重演又重演。多少次了,我们的公立医院都不断在发生这类事情,因为不专业、人手不足、时间延误等问题让多少生命平白丧失,我们或许记不起,但那悲痛的烙印将会是永远烙在受害者家属的心里。一阵痛骂和谴责后,是时候思考和批判整个系统的问题和根源。
在我国的医疗体制,国民的医疗一直都没有得到政府真正的关注。且看国阵史上最大财政预算案——《2012年财政预算案》:医疗方面拨款总和达19亿,是占2328亿总拨款的0.008%。在这里面,公立医院的拨款仅仅是7亿多而已,其他的是建立及维修医院和私立医院拨款等。让我们以19亿医疗领域的拨款来计算,以2800万马来西亚人口来平分,每人仅得6.78令吉。这个数目或许只能让每个人在杂货店买感冒药Panadol。
且对比一下其他方面的拨款,我们素来有名效率慢、工作态度差的130万名公务员大军(占人口4.62%)在《2012年财政预算案》的拨款之下,公务员薪资获得拨款520亿令吉(占总预算22.3%)。以人头计算,他们平分40,000令吉。
对比之下,你不难发现,我们的医疗体系就有如此不公的问题。面对其他结构性因素(缺乏人才、制度溃散、仪器技术贫乏、公务医务人员薪资低等),我们的公立医院实际上名存实亡,政府没有意愿和责任去发展它,即使我们都认同那是非常重要的属于公共利益(Public goods)的领域。
实则,政府不但没有管理好属于它责任范围的公立医院,政府另一方面还透过官联公司去经营私立医院,在盈利至上的原则,私立医院当然迫使人们必须缴付更贵的医药费,政府也顺便将医疗的责任推向私人界。在两边靠不到岸的情况下,必然有一方会吃亏。只因我国还有75%的人口还是依赖着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如今没有一套完善的公立医院系统就偏向私立医院必定引起很多弊端,更何况沙巴州很多地方尚没有自己的公立医院,就已开设很多有利可图的私立医院?
在这个私营化医疗服务的框架下,医疗服务变相成为有钱人的专利,他们可选择享用效率好、高技术、时间短的医疗服务;而穷人们只好使用低效率、低技术、等待漫长的政府医院。“这不是意味着穷人就值得去死吗?”的双重标准政策。其实,这不是公不公平、现不现实的问题,这是施政的偏差。
医疗,乃是身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必须照顾这个属于公共利益(即每个人的基本需求)的一环,并确保每个公民都是健康、安全的,这样人们才能健康地投入就业市场,为经济和社会创造价值。然而政府却漠视了这个领域。反而透过自由市场的说辞和“私营化”的谎言将医疗服务这一块推给私人界(私人医院)。
回过来看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得见公立医院一直都存在着这种问题。拖延时间导致死亡、医务人员不足、医务人员不够专业导致错误医治等悲剧,不乏出现在过去的那些年。对于执政54年有余的国阵政府,面对公立医院的基本设施依然不足、医务人员技术和操作失误等问题,自然是难辞其咎。
或许日久以后,我们都麻木了。面对这种周期性发生的问题,即使曾经有人出来谩骂和有人谢罪负责,但问题始终在循环发生。唯有找出问题的所在,揪出真正的根源,才能确保未来悲剧不再发生。
注:刊登于《诗华日报》2012年1月12日
Wednesday, January 11, 2012
Thursday, January 5, 2012
写给家长们的公开信
莘莘学子或是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也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就是为了让这些新生代学习既有知识并思考人类世界的真理,投入社会继续创造价值,未来成为领导国家和世界进步的栋梁。
刚刚踏入2012年之际,正当人们还在为新年欢呼庆贺、沉醉在那绚丽烂漫的烟花表演时,一群大约60名来自学运组织的大学生在丹戎马林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门口发起了“争取学术自由”的集体静坐,结果警方出动大批警员包括轻型镇暴队严正以待,最后有17名大专生被捕及2名大学生在动乱中受伤。本文不旨在讨论这件事,而是带出一个核心问题,也许是家长们都在问的问题:“这些大专生或年轻人到底要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和世界格局的进展和回顾历史,这样我们不难从中探出端倪并了解问题的所在。
从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推翻王权运动出现过大批学生联合工人阶级示威的踪影、到1989年“天安门事件”学生聚集在天安门追求民主和自由、到2011年世界各地出现大型示威浪潮,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都有大学生和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甚至走在革命和示威人群的前面,高喊口号表达意见。尽管诉求不同,但我们都能够察觉到,这些大专生和年轻人在近代世界历史事件当中从未缺席。所谓大专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国,当时面对学生运动逐渐强大的国阵,为了有效遏止学运进一步发展并中断其对政权的威胁,于1971年起草了《大专法令》,法律言明大专生不准参政。直到2011年,首相纳吉才宣布会“检讨”这项法令,只因民间有呼声毕竟这个法令已钳制了大专生参与政治的自由。我们的大专生多年来活在《大专法令》底下,于是渐渐与社会和国家课题脱轨,学生组织渐渐沦为活动甚至是商业团体,不乏有学生在校园搞起商业活动。因此,大多数马来西亚的学生在法律的框架下没有办法扮演所谓“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的角色,更不用说为社会不公和不正义发声。这种“限制大专生思考”的政策,或多或少和保卫及巩固国阵政权有关系。
此外,我国自1980年代始推行“私营化”政策,高等教育就在这时被私营化。私营化的结果是,私立学院和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马来西亚开办。这些由商业界和私人界所开办的学院和大学必然以追求盈利和提供最佳服务(教育产品)为主要的操作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市场的运作模式(需求——供应)。所谓的“需求”就是根据外部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力,而学校在这里扮演着“供应”的身份。加上之前所讨论的“限制大专生思考”的政策导致这些超过70%的大专生毕业出来只成为企业和商界的“合适劳工”,而非赋予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更不用说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了。
就此,由商界和私人界牵头的教育界乃至受《大专法令》钳制的国立大学,都缺少了一套能够让大专生独立思考和参与建设社会的制度。家长到整个社会都习惯让大专生“去政治化”,这让我们的校园不仅少了“校园自主、学生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制度,加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笼罩,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被教育成“受教育是为了出来找好的工作和赚大钱”的单向思维。这不仅轻视了教育的本质,让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从而选择自己的志向。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盲目地接受权威的“填鸭式教育”,学生被要求填上“标准答案”,而不是去分析其中的知识并批判它。
往往很多时候,学生毕业出来都会面临选择职业的困境,他们失去了方向和人生的目标。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出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采用着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在其中学习到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而家长理应在其中扮演引领学生思考和辅助其成长的角色,但他们往往没有这么做,反而是一味地附和国家机器和资本主义的召唤,跟着灌输其“拿多A,赚多钱”的教条道理。只因人是多面向的,须知道学生是不可能成为机器人,不可能一味地顺应时势的需要而被“产出”。面对年轻人和学生失去方向的问题,家长自然难咎其辞。
回到“大专生到底要什么”的核心问题,面对着这一切种种钳制着他们独立思考的牢笼,或许是人性使然,我们认清问题的存在并尝试去改变它;或许是还有少许天真使然,我们不循着大人所谓铁定的“现实”的脚步走,我们可以有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能力;或许是正义感使然,我们才要摆脱权威的束缚,立志要自由地、有尊严地、有理想地翱翔在属于我们的土地。在这之前,我们不仅面对着庞大的权威国家机器,也面对着社会(家长辈)的压力,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经济的压力,让全球的年轻人陷入“失落的一代”。你或许可以在中东的“茉莉花革命”、智利的大专生罢课、西班牙和英国的大专生示威等事件中找得到解释。
当然,我可以明白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未来的担忧和期待,“望子成龙”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您的毕生希望。但其实您更希望孩子能够坚强、有思想、有理想地活着;您更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那种毫不犹豫、自信的身影;您更希望孩子能够与您分享他的理想和其中的快乐,即使生活不怎么样也能够充斥着幸福的感觉。
栋梁,并没有一个定义。那毕业生成为商界翘楚为国家经济贡献,是国家栋梁;那毕业生成为艺术家和著名导演为人们生活带来生活富足和意义,亦是国家栋梁;那毕业生投入教育界成为老师为下一代的教育奉献,亦是国家栋梁。
只要有理想、认真、勇敢、坚强地活着,或许就是栋梁。
刚刚踏入2012年之际,正当人们还在为新年欢呼庆贺、沉醉在那绚丽烂漫的烟花表演时,一群大约60名来自学运组织的大学生在丹戎马林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门口发起了“争取学术自由”的集体静坐,结果警方出动大批警员包括轻型镇暴队严正以待,最后有17名大专生被捕及2名大学生在动乱中受伤。本文不旨在讨论这件事,而是带出一个核心问题,也许是家长们都在问的问题:“这些大专生或年轻人到底要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和世界格局的进展和回顾历史,这样我们不难从中探出端倪并了解问题的所在。
从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推翻王权运动出现过大批学生联合工人阶级示威的踪影、到1989年“天安门事件”学生聚集在天安门追求民主和自由、到2011年世界各地出现大型示威浪潮,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都有大学生和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甚至走在革命和示威人群的前面,高喊口号表达意见。尽管诉求不同,但我们都能够察觉到,这些大专生和年轻人在近代世界历史事件当中从未缺席。所谓大专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国,当时面对学生运动逐渐强大的国阵,为了有效遏止学运进一步发展并中断其对政权的威胁,于1971年起草了《大专法令》,法律言明大专生不准参政。直到2011年,首相纳吉才宣布会“检讨”这项法令,只因民间有呼声毕竟这个法令已钳制了大专生参与政治的自由。我们的大专生多年来活在《大专法令》底下,于是渐渐与社会和国家课题脱轨,学生组织渐渐沦为活动甚至是商业团体,不乏有学生在校园搞起商业活动。因此,大多数马来西亚的学生在法律的框架下没有办法扮演所谓“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的角色,更不用说为社会不公和不正义发声。这种“限制大专生思考”的政策,或多或少和保卫及巩固国阵政权有关系。
此外,我国自1980年代始推行“私营化”政策,高等教育就在这时被私营化。私营化的结果是,私立学院和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马来西亚开办。这些由商业界和私人界所开办的学院和大学必然以追求盈利和提供最佳服务(教育产品)为主要的操作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市场的运作模式(需求——供应)。所谓的“需求”就是根据外部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力,而学校在这里扮演着“供应”的身份。加上之前所讨论的“限制大专生思考”的政策导致这些超过70%的大专生毕业出来只成为企业和商界的“合适劳工”,而非赋予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更不用说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了。
就此,由商界和私人界牵头的教育界乃至受《大专法令》钳制的国立大学,都缺少了一套能够让大专生独立思考和参与建设社会的制度。家长到整个社会都习惯让大专生“去政治化”,这让我们的校园不仅少了“校园自主、学生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制度,加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笼罩,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被教育成“受教育是为了出来找好的工作和赚大钱”的单向思维。这不仅轻视了教育的本质,让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从而选择自己的志向。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盲目地接受权威的“填鸭式教育”,学生被要求填上“标准答案”,而不是去分析其中的知识并批判它。
往往很多时候,学生毕业出来都会面临选择职业的困境,他们失去了方向和人生的目标。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出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采用着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在其中学习到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而家长理应在其中扮演引领学生思考和辅助其成长的角色,但他们往往没有这么做,反而是一味地附和国家机器和资本主义的召唤,跟着灌输其“拿多A,赚多钱”的教条道理。只因人是多面向的,须知道学生是不可能成为机器人,不可能一味地顺应时势的需要而被“产出”。面对年轻人和学生失去方向的问题,家长自然难咎其辞。
回到“大专生到底要什么”的核心问题,面对着这一切种种钳制着他们独立思考的牢笼,或许是人性使然,我们认清问题的存在并尝试去改变它;或许是还有少许天真使然,我们不循着大人所谓铁定的“现实”的脚步走,我们可以有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能力;或许是正义感使然,我们才要摆脱权威的束缚,立志要自由地、有尊严地、有理想地翱翔在属于我们的土地。在这之前,我们不仅面对着庞大的权威国家机器,也面对着社会(家长辈)的压力,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经济的压力,让全球的年轻人陷入“失落的一代”。你或许可以在中东的“茉莉花革命”、智利的大专生罢课、西班牙和英国的大专生示威等事件中找得到解释。
当然,我可以明白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未来的担忧和期待,“望子成龙”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您的毕生希望。但其实您更希望孩子能够坚强、有思想、有理想地活着;您更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那种毫不犹豫、自信的身影;您更希望孩子能够与您分享他的理想和其中的快乐,即使生活不怎么样也能够充斥着幸福的感觉。
栋梁,并没有一个定义。那毕业生成为商界翘楚为国家经济贡献,是国家栋梁;那毕业生成为艺术家和著名导演为人们生活带来生活富足和意义,亦是国家栋梁;那毕业生投入教育界成为老师为下一代的教育奉献,亦是国家栋梁。
只要有理想、认真、勇敢、坚强地活着,或许就是栋梁。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写在即将成为历史的那一天
这一天,我们要用怎么样的心情去面对明天的到来?这一天,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期待去跨过明天?是否还是像往年一样,挤在人头攒动的跨年派对里,然后在数字倒数完毕后疯狂一番,依旧舍不得过去的那般无力感如此强烈。一觉醒来,又回到那再也平静不过的生活。还是,我们在那一秒前闭上眼睛,祈祷着、期待着明天(明年)会有更美好的生活?这一幕,我们每一年都在不断地练习,生活好像丝毫没有为此带来任何改变。那烟花依旧准时地璀璨、那雀跃的蛹依然等待新生、那工人依旧在为物价不断上涨的面包努力劳动着、那怪手依旧继续以打造美好家园为名而肆意地起舞……
是的,2011年即将成为过去。写在即将成为历史的这一天,我抱着既悲观又乐观的心情来面对。悲观的是,我并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在倒数的那一刻期待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到来。因为我一直相信着,“哈比2012”中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我们才能够实践,也只有我们才能够完成。所以,我们不能够让自己善忘,那过去的糟糕和低落是不可能在瞬间变得富裕和满足。或许你真的能够忘了中东“茉莉花”革命为的是什么、忘了人民为求公正选举的诉求、忘了那“牛”是怎么住进公寓的,但是,你绝对不能忘了你深切的经历,多少年了你一直期待的美好似乎并没有怎么真正的实现,日子一样过的同时,当然我相信你真的无比努力着。
回顾这一年,从市井小民到学者和媒体,毋庸置疑地人们都认同这是具有历史意义和象征性的一年。很多的“大事”都发生在这2011年,从中东发起的“茉莉花革命”延烧到多国领导人下台、到美国发起的“占领”运动反思资本主义和金融体制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再到马来西亚发起的“净选盟2.0”集会诉求一个更干净和公平的选举制度,这一切的大大小小示威、集会和运动都说明着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就是“不对劲”(Something Wrong),整个世界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都很“不对劲”。难道聪明的你还看不出吗?还是你继续天真的认为这些超过千万计的人真的是“吃饱饭没事做”?
诚然,我们看得见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哈比2012”而中止,所谓的“哈比”是不是能够真切的到来,这并不能与政治、经济等课题切割。即使那是个人感受,但它往往与周遭的环境和生活处境有很大的关系。看看那万物上涨的经济、污浊不堪的政治氛围、失意的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离乡背井,那并不能够顷刻间得到解决,与其望穿秋水“哈比”的到来,不如身体力行去实践它。起码的第一步,就是放下你的冷漠,开始去关心身边的人乃至社会的每一份子。慢慢地,几个人为地方课题发声、数百个人为执法不力发声、数千个人为贫穷课题集会、数万个人为社会不公挺身而出、到全世界为社会正义站出来,这不是一瞬间能够做到。只有我们看到问题并联合起来,才能够对其他人关爱,才能对其他人公正。
我如实期盼着,那一角落的穷苦家人一早醒来,不用担心米缸里没有米饭;那上班的人们一早醒来,无需担心着火车迟到马路阻塞而闲暇地感受早晨的活力,吃香辣美味的“辣死你妈”;那工人们一早醒来,无需用跑的飞快到工地里,深怕迟了一秒换来的罚款和臭骂。这一切,你或许说这不可能,至少“现实”告诉我们如此,但我衷心地在期待着,我们的努力换来的是真正的劳动果实,换来的是自我实现和理想。他的善良、他的努力、他的诚实,每一个他组成美丽的社会,而不是嘲讽和拒绝另一个他。
2012年,我不敢也不能说那是能够带来改变的一年。而是,我们都开始学习如何去实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至少我们尝试去创造一个改变的信念,重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价值观。从我们开始,延伸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务实又理想地去改变这个“不对劲”的世界。
倒数完毕那一刻,让我们为全新的一年创造历史。
注:刊登于《当今大马》、《诗华日报》和《亚洲日报》,2012年1月1日。
是的,2011年即将成为过去。写在即将成为历史的这一天,我抱着既悲观又乐观的心情来面对。悲观的是,我并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在倒数的那一刻期待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到来。因为我一直相信着,“哈比2012”中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我们才能够实践,也只有我们才能够完成。所以,我们不能够让自己善忘,那过去的糟糕和低落是不可能在瞬间变得富裕和满足。或许你真的能够忘了中东“茉莉花”革命为的是什么、忘了人民为求公正选举的诉求、忘了那“牛”是怎么住进公寓的,但是,你绝对不能忘了你深切的经历,多少年了你一直期待的美好似乎并没有怎么真正的实现,日子一样过的同时,当然我相信你真的无比努力着。
回顾这一年,从市井小民到学者和媒体,毋庸置疑地人们都认同这是具有历史意义和象征性的一年。很多的“大事”都发生在这2011年,从中东发起的“茉莉花革命”延烧到多国领导人下台、到美国发起的“占领”运动反思资本主义和金融体制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再到马来西亚发起的“净选盟2.0”集会诉求一个更干净和公平的选举制度,这一切的大大小小示威、集会和运动都说明着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就是“不对劲”(Something Wrong),整个世界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都很“不对劲”。难道聪明的你还看不出吗?还是你继续天真的认为这些超过千万计的人真的是“吃饱饭没事做”?
诚然,我们看得见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哈比2012”而中止,所谓的“哈比”是不是能够真切的到来,这并不能与政治、经济等课题切割。即使那是个人感受,但它往往与周遭的环境和生活处境有很大的关系。看看那万物上涨的经济、污浊不堪的政治氛围、失意的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离乡背井,那并不能够顷刻间得到解决,与其望穿秋水“哈比”的到来,不如身体力行去实践它。起码的第一步,就是放下你的冷漠,开始去关心身边的人乃至社会的每一份子。慢慢地,几个人为地方课题发声、数百个人为执法不力发声、数千个人为贫穷课题集会、数万个人为社会不公挺身而出、到全世界为社会正义站出来,这不是一瞬间能够做到。只有我们看到问题并联合起来,才能够对其他人关爱,才能对其他人公正。
我如实期盼着,那一角落的穷苦家人一早醒来,不用担心米缸里没有米饭;那上班的人们一早醒来,无需担心着火车迟到马路阻塞而闲暇地感受早晨的活力,吃香辣美味的“辣死你妈”;那工人们一早醒来,无需用跑的飞快到工地里,深怕迟了一秒换来的罚款和臭骂。这一切,你或许说这不可能,至少“现实”告诉我们如此,但我衷心地在期待着,我们的努力换来的是真正的劳动果实,换来的是自我实现和理想。他的善良、他的努力、他的诚实,每一个他组成美丽的社会,而不是嘲讽和拒绝另一个他。
2012年,我不敢也不能说那是能够带来改变的一年。而是,我们都开始学习如何去实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至少我们尝试去创造一个改变的信念,重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价值观。从我们开始,延伸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务实又理想地去改变这个“不对劲”的世界。
倒数完毕那一刻,让我们为全新的一年创造历史。
注:刊登于《当今大马》、《诗华日报》和《亚洲日报》,2012年1月1日。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