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0, 2012
罪案、非法移民与经济困境
Saturday, May 5, 2012
干净世代的诞生
政府毫无诚意民主改革
催泪弹撮合了干净世代
干净选举决定我们未来
Friday, April 27, 2012
跨越 · 明天
Tuesday, April 24, 2012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上街头的日子
Thursday, April 19, 2012
教育普及化与社会民主
Wednesday, April 4, 2012
这一次,沙巴不能缺席
不要再告诉我,集会或示威不是沙巴文化;也不要再告诉我,干净选举不关你事;再请你不要告诉我,你以为他们是得空没有事做……
沙巴文化?何为沙巴文化?我们共同尊崇的法治,《宪法》就在第十条告诉我们,我们有集会自由、表达意见的自由和结社的自由。如果你说沙巴文化,那请你告诉我,沙巴文化是默认舞弊的选举文化吗?还是你想要说,若干年后,这种肮脏选举手段会有人良心发现而纠正过来?
况且,你说沙巴的文化是崇尚自由和谐和平。让我们来厘清,集会是可以和平的,不和平的是政府、警察、政客和利益相关者,动辄利用有利的宣传管道来散播谎言,让你相信集会是暴力的。其实,如果你反对集会,就如同你反对演唱会,因为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诉求不一样罢了。
428是民主嘉年华
Wednesday, March 14, 2012
教育共错结构与死背书
首相纳吉前天在国会复会时说,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时候要逃出“死背书”的框框,进而注重创意思考的教育路线。因此,他含糊带过了成立什么“中庸学府”和推介“I-Think”创意计划等。的确,“死背书”的框框是时候要拿掉了。问题是,怎么拿?怎么改?问题又在哪里?
我国乃至全世界,过分注重分数主义、贯彻填鸭式教育、缺乏创新思维的单向度教学方针皆是教育制度共同面对的困境。时间不多,政治人物忙着在定期的选举应付选民、家长们只顾自己的孩子拿到文凭就好、孩子的十载青春在读书补习中匆匆掠过,导致我们进入一个投石问路的窘境,我们不确定这样的教育制度是否能够带我们走向富足和幸福,我们甚至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样的教育制度是否真的能够让孩子成人成才,即使承认有问题,但也无可奈何,只求孩子能够在游戏中脱颖而出就好,进而陷入一个『共错的结构』。
注重分数主义,考试唯分数是问的思维甚至写入法律和成文制度,成为社会制度里评定人价值的方式,甚至成为道德上生活上评价一个人的标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现有考试制度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化为固定的答案,答案无需很好的逻辑,只需要花时间去背即可,问题就是学生本末倒置地把知识当成分数,从而失去了探索知识的动力,继续跟着家长老师的要求得过且过地追赶分数。
问题已经严重到这样的地步,我们的道德价值观甚至化为死背的教条。只要你背好这些价值观(Nilai-Nilai Murni),其实你并不难及格。但是,这些道德价值观有没有真正的在下一代身上贯彻?我不敢妄下定论。
一旦有人从这场游戏规则中不幸失败,可能影响的将会是一生。须知道,这样的分数考试制度并不能够测试一个人的想法敏锐度、批判思维、创意思考、人格、人文价值、爱心等等,但是这一些对一个人在社会却非常重要。
日复一日下来,孩子被教育成上课就是为了“某种目的”如功成利就、赚大钱等。这些固然没错,但孩子一旦假定这些就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会轻视了教育的本质,甚至动辄认为教育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达到目的的手法。
如今,首相首肯认同现有的教育制度出现了问题和裂缝。但是,回到问题核心,我们要怎么样逃出这样的框框,以致走出共错结构呢?首先,当然需要从家长开始心态上的转变,我们的童年都非常快乐,有蓝天有水池、有弹珠有蚯蚓。现在呢?补习和上课蚕食了孩子的大半空间和时间,父母的爱之深,往往成了这一代人的无奈和阴霾,长期活在与分数争锋的时代,孩子尚且连喘气的空间已没有,也长期生活在温室里,渐渐自然失去学习的动力、创意的泉源、以及失去意见表达的能力,符合及达到家长要求就好的心态。
第二,当然政府的角色无比重要。目前,教育制度有很多漏洞和不足,政府官员得过且过的心态已经没有为教育的未来做长远的部署和思考。你可以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在90年代私营化后,国立大学的素质每况愈下,高等教育的一环外包给私人界,让私立大学扮演教育15%中学毕业生的任务,重点是,没有政府长远的规划和统一的教育目标,最终这些私立大学为盈利和市场考量,输出尽是资本主义的想象,让学生们尽快得到文凭就好。
此外,政府没有规划,把教育制度绑在大选利益上是非常可怕的,这导致我国的教育制度朝夕令改,没有整体的部署。就像英文教数理政策那样,才9年不到,就宣布要废除。孩子们的未来并不是政策的赌注,不能够简单地因为某种利益而说改就改。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样的教育制度里涌入社会,他们的创意、爱心、批判思考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是否已经准备好为他们的将来做好规划?除了开一些课程和推介什么方程式,政府是否准备好应付接踵而来的新一代,确保他们在未来全球化的竞争当中不至于被淘汰,从而以创新、敏捷和富足的想象力立足世界?
这不仅仅是政府和家长的挑战,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栋梁,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成为专业人士,律师、医生、赚钱的工程师等,而是每个人都认真、有想法、有目标地活着,即使与众不同,但也坚守自己的岗位,扮演社会的其中一枚重要的螺丝钉。
分数考差了,并不意味他不是栋梁。只是他不懂得在考试游戏中脱颖而出罢了。或许他的爱心和善良,亦足以给日益紧张的社会一丝丝的温暖。
Saturday, March 3, 2012
重温709:当时的所思所想
当我进入人群当中,刹那间的恐惧没有了,抬头四处一望,只见街头到街尾有无尽的人潮,我们高喊着“Bersih Bersih”,那一刻,我差点落泪。泪水打滚的我,跟随着激情澎湃的人群呼喊,,顿时“干净”的声音响彻大马的民主天空。我就知道,即使被捉,我也绝不会后悔,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团结的力量,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国家的未来抱有满满的期待和憧憬。
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7月9日的大集会,我和学院的一班战友“说好的出席呢”!我们相约在加影集合,然后乘搭火车进入吉隆坡,在中央艺术坊附近的Pasar Seni LRT站下车。一下车,就可轻易看见对面有几辆警察卡车和一群警察严守各个主要路段。那时是早上大约10点,人潮慢慢涌现在茨厂街,大家都在等待着。这里有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人,我心想,首相纳吉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气愤”呢?
等待的当儿,我也不断透过面子书与朋友更新状况,不管是海外的还是家乡的朋友和家人都很关心并给以支持和鼓励,我想只有一个理由: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大约在11-12点中午,人潮瞬间增加。在我还搞不懂状况的时候,茨厂街开始大规模的游行,从街头到街尾无止尽的人高喊“Bersih”和“Reformasi” 等口号。我们一路从茨厂街游行到马来亚银行大厦(Menara Maybank),这是我们最原先聚集的地方,我数学虽然不好,但目测到估计至少有1万人聚集在此。
只要站在一起,就没什么好怕
正当大家兴奋地为集会的初步成功鼓掌和高喊口号时,传说中可怕的红色卡车-联邦后备队(镇暴队)出现了。并没有给予喘气的机会,它朝我们发射水炮和催泪弹,人民疯狂地逃跑。这是我首次见识到催泪弹的“厉害”,当时我在想,“为什么他要发射催泪弹?”,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诉求一个公平干净的选举罢了,难道这也错了吗?况且我们都是手无寸铁的人民,我们又不是恐怖分子。我不明白。
我们逃到一个死巷(富都车站后面),我们相互把有限的水让大家清洗那痛苦的脸,那临危互助的感觉真的很好,就像一家人。刚开始的害怕,因为大家都站在一起,一股力量让我不再害怕。
镇暴队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我们被逼到富都车站的富都路集合,我们的确“说好的,很和平”地边唱着国歌,边肩并肩地歌唱我们的未来。这时,水炮和催泪弹又来了。更过分的是,这一次的催泪弹发射在人群当中,而且是人潮的中间(我的旁边)。这一次,我闪不及了,深深切切地“体会”到催泪弹的痛苦,我“选择性忘记”了那段路是怎么走过来的。重要的是,催泪弹发射在人群当中,恰当吗?这是我的疑问。
愚民政策耍到什么时候?
从纳吉说集会只有5-6千人参与到总警长依斯迈否认向同善医院发射催泪弹,足以看见这个政府完全无视民意,还要顽固地透过掌控的媒体继续 “愚化”人民。当时,我就被困在同善医院里面,我亲眼看见催泪弹射进医院范围。于是,本以为医院是安全地方的我们继续逃跑,直到进入同善中医院的大厅方才歇息。这时,停在外面的镇暴队堵塞着门口,我们进退两难,唯有好好休息一下。一位中年男子跑过来和我聊天,说起美国的情况。他说,美国的警察鲜少对集会和示威的民众使用催泪弹和水炮。即使有,也发射在路边示警,断然不会发射在人群当中,而且是用了超过5枚催泪弹对付这群手无寸铁的人民。更“够力”的是,我目睹警方的直升机降到低空用其桨叶旋转的风来加速催泪弹的烟飘散。我们是暴民吗?有必要这样对待我们吗?
我记得最紧张的一刻是,警察突然跑进医院抓人,又是另一轮逃跑,这时我的脚再一次抽筋,心想这次肯定被抓了。所幸警察没有搜到第二楼,他们只逮捕了几位集会者就离开。这一回几乎一半以上集会民众已被打散,等到富都路大部分的集会者都散去,警方这才撤离。我和一位朋友才得以离开同善医院,拖着疲惫不堪、湿漉漉的身躯回家。
这只是开始
这一天,除了体会到催泪弹的滋味,也让我看清这个政府的面貌(虽然早有耳闻,不如亲自目睹)。一个霸权的政府用这样高压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的诉求,试问“Rakyat Didahulukan”的公信力还在吗?更可恶的是,他们透过掌控的媒体试图扭曲事实和真相。媒体避重就轻地放大被捕人数,避谈参与人数,而且透过新闻照片“再现”动乱的集会现场,企图让读者有“暴动”的错误解读。况且,从头到尾集会者都是以和平的态度游行和集会,不和平的就只有警察。即使真相被主流媒体扭曲,但我们有责任透过各种管道把真相散播出去。这次的集会虽然没有成功进入目的地默馆,虽然警察镇压驱散集会民众,但这并不会浇熄人民求变求民主的激情,这只是开始而已,更多人已经觉醒……
接下来,马来西亚前方的路,我们都不能缺席。
注:已刊登在《当今大马》网络新闻当中(11/7/2011)
Friday, March 2, 2012
献上来自沙巴的团结互助
“哎呀,去管人家那么多干嘛?”—— 没错,这就是典型大多数人的思维,尤其是反映了沙巴人的社会现况。家长都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各扫门前雪哲学来教导年轻的一代。
『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不是坏人的暴力,而是好人的沉默和漠不关心。』(马丁•路德金)
这句名言恰好验证了这个时代的矛盾点。各扫门前雪的心态也遭到年轻人的拒绝,这群年轻的势力透过网络展现一种关注和分享的态度,但家长辈却始终无法明白这种骤然巨变的价值观。
本文不志在赘言这种心态的由来和冲突,反而我想与各位分享,沙巴确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和环境,每个人都看似过得与世无争,鲜少能够真正明白阿拉伯之春为的是什么、709为什么走上街头还有这次绿色集会去了又有什么用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就连沙巴的反对党领袖也能够说出:“示威和集会不是沙巴的文化。”
打从学院时代开始,我就“学习”参与社会运动,后来频频参与不少运动如五一劳动节集会和709净选盟集会等。回到沙巴这片土地,我也有参与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但总是不超过50人。
社会运动在沙巴的缺乏的,是被人以为“得空没有事做”的东西。因此,这一次绿色集会纵使获得了非常大的媒体报道,但我和几个在沙巴的政治工作者皆认为这次沙巴版本的绿色集会不会超过100人。但是,我们都认为,从我们开始,我们该去的。
沙巴版本的“绿色集会2.0”是在沙巴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美丽的丹蓉亚路海滩举办。就在下午4点开始,绿色的人潮涌现、车子陆陆续续开进、警察也准时在集会地驻守。
大概在4点半左右,大约250-300人聚集在集会地点,大喊“Stop Lynas, Save Malaysia”的口号,由于鲜少有这种情况出现在沙巴,这一次的口号震响了亚庇的天空,集会者无不情绪高昂,路过者都好奇地停下车子探个究竟。大多数年轻的脸孔以自信的声音献上来自沙巴的祝福。
其实,大约300人的确让我们出乎预料,现场有来自沙巴大学的学生、一家大小、社会各阶层人士、在野党代表、非政府组织等。更让人欣慰的是,这场集会出现了很多首次参与集会的人,他们皆以各种海报和自制布条要求政府立即撤除莱纳斯稀土厂。
我问了一位化工系的大学生为何出席这场集会。他说,即使他是沙巴人,甚至从未去过关丹,但是他可以想象得到那种需要别人帮助的心情,因此,作为一位马来西亚人,应该不分地区和州属,只要是不对的事情我们就要站出来纠正。作为一名化工系的学生,他更要告诉其他人,稀土的危害性以及辐射的破坏性。
当天的集会非常顺利,并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件。警察驻守在那维持交通和现场秩序,主办单位也提供了食物和糕点让人们享用。一些人也在海滩玩沙滩排球;一家大小拿着海报在美丽的夕阳前拍照留念;大人对小孩解释集会的意义;主办单位对公众讲解稀土的危害性等等。
大约在6点左右,亚庇夕阳西下,这场集会也宣布成功举办,人潮慢慢退去。我认为,今天的集会对沙巴来说已非常成功,毕竟在隔着这么远的问题也有人开始学会关注并身体力行参与集会。
我相信,只要我们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不管他身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一切不公不义的事情就可以拨乱反正。这个事件开始给了沙巴人民一个很大的启示,也改变了沙巴的政治氛围,精英政治开始慢慢失效,现在来临的,是一个全民参政的时代。
我在告示牌上写着“Solidarity To Kuantan”,正是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挥“团结互助”(Solidarity)的友爱精神,不分种族国界,更多人参与监督的力量,必能改变这一切。谨此献上给每一位爱国的马来西亚人和关丹人民。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公平正义?
或许有人想,匆匆人生,平稳安定过了就算;或许有人想,人生就要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情,才不遗憾人间;或许有人想,只要不挨饿,就是幸福。这一切的人生观都没有错,也不触及道德还是法律的层面,纯粹是发自内心对生命的期待。无论如何,人无非希望活得快乐、幸福,这看似简单,但却因为每个人对它有不同的诠释,而变成一门高深的学问。
那一天,我收到一个朋友的疑问。他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捍卫那些可能离我很远的真理?为什么我要唯恐天下不乱?为什么我不要乖乖找份工,安稳地过日子就算?这些疑问或许在这片土地有无数的人在问,我一直不断地试着去用我的想法来与人们分享。
何以我们认为现在天下太平?我们看的电视、报纸、街边的广告牌、网络等,每一天都充斥着各种各类的负面消息,有谋杀、战争、强奸、打劫等等。但是,人们知道了、看到了,顷刻之间,又忘记了。是因为太多的负面情绪,还是真的认为那一些离我们很远?别忘了,不理会不代表不存在。
现今的社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慢慢从社会中抽离。每个人都忙着起床、上班、工作、吃饭、下班、然后就睡觉。纵使有不同的排列模式,但整个生活方程式始终不变,每日如一。每个人都慢慢地与其他人拉小差距,生活的态度、模式、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喜欢看的电影、音乐都几乎是差不多一样的。
这样,人们变得不再和社会有过多的接触,离自己身边不远的事情都鲜少去关注,抱着一种心态:只要过得好日子,其他的不想、不由得,甚至是从不从心去管,就像个机器人那样。即使今天有了社交网络,我们的关注仅仅停留在电脑面前的“赞”,还没有发展出一种能够发挥全体公民社会力量的模式,至少在马来西亚的确有这种问题存在。
正当我们每个人都个别生活,问题就在这里发生了。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说:“社会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暴力,而是好人的沉默和漠不关心。”正因为漠不关心以及从社会中抽离,让我们鲜少去关心每天都几乎看得到讨乞的身影、或者是路边车子坏了向你招手的人,并给予援助。当然,这里面是整个社会结构出了差错,非你我之责。
回到朋友所问的问题。显然地,不是那些真理离我们很远,而是我们渐渐地以“去思想”去选择对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沉默。而万一有人、一群人选择去捍卫这些对大多数人是多余的权利,他们则被当成唯恐天下不乱,殊不知这些权益也是为你我而争取,即使不说得那么伟大,这些人也只是在为切身利益争取。不要问能不能够,须知道人从有史记载到今天,从未放弃过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和追随。
就因为人本来就不一样,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放弃与他人接触、分享、和辩论的机会,这里的辩论是指理性的讨论。社会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也因为人在里面给了辩证的推动力,社会才有机会迈向美好,以及所谓的幸福。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是有社会性的,不是简单的个体。我们要重新回到社会,纵使面对社会不公有百般的无奈和无力感,但起码我们从身边开始做起,帮助有需要的老人,扶持有需要的孩子。
当你说,这世界是不公平不正义的,那不是一个句点,也不会是肯定句。它需要新的模式,虽说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正义,但至少这应该是人类终其一生的梦想,不应被轻易抛弃。
注:本文刊登在《当今大马》读者来函版。
Wednesday, January 11, 2012
我国医疗体系与民间悲剧
——侧看《斗湖7岁男童医院丧命事件》
那一天,斗湖中央医院医务人员疑因疏忽,导致一名7岁男童命丧医院,再一次促成悲剧。此事引起哗然舆论,朝野皆纷纷关注,家人悲痛不已,人们都愤怒地要医院负责此事。
当然,悲剧重演又重演。多少次了,我们的公立医院都不断在发生这类事情,因为不专业、人手不足、时间延误等问题让多少生命平白丧失,我们或许记不起,但那悲痛的烙印将会是永远烙在受害者家属的心里。一阵痛骂和谴责后,是时候思考和批判整个系统的问题和根源。
在我国的医疗体制,国民的医疗一直都没有得到政府真正的关注。且看国阵史上最大财政预算案——《2012年财政预算案》:医疗方面拨款总和达19亿,是占2328亿总拨款的0.008%。在这里面,公立医院的拨款仅仅是7亿多而已,其他的是建立及维修医院和私立医院拨款等。让我们以19亿医疗领域的拨款来计算,以2800万马来西亚人口来平分,每人仅得6.78令吉。这个数目或许只能让每个人在杂货店买感冒药Panadol。
且对比一下其他方面的拨款,我们素来有名效率慢、工作态度差的130万名公务员大军(占人口4.62%)在《2012年财政预算案》的拨款之下,公务员薪资获得拨款520亿令吉(占总预算22.3%)。以人头计算,他们平分40,000令吉。
对比之下,你不难发现,我们的医疗体系就有如此不公的问题。面对其他结构性因素(缺乏人才、制度溃散、仪器技术贫乏、公务医务人员薪资低等),我们的公立医院实际上名存实亡,政府没有意愿和责任去发展它,即使我们都认同那是非常重要的属于公共利益(Public goods)的领域。
实则,政府不但没有管理好属于它责任范围的公立医院,政府另一方面还透过官联公司去经营私立医院,在盈利至上的原则,私立医院当然迫使人们必须缴付更贵的医药费,政府也顺便将医疗的责任推向私人界。在两边靠不到岸的情况下,必然有一方会吃亏。只因我国还有75%的人口还是依赖着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如今没有一套完善的公立医院系统就偏向私立医院必定引起很多弊端,更何况沙巴州很多地方尚没有自己的公立医院,就已开设很多有利可图的私立医院?
在这个私营化医疗服务的框架下,医疗服务变相成为有钱人的专利,他们可选择享用效率好、高技术、时间短的医疗服务;而穷人们只好使用低效率、低技术、等待漫长的政府医院。“这不是意味着穷人就值得去死吗?”的双重标准政策。其实,这不是公不公平、现不现实的问题,这是施政的偏差。
医疗,乃是身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必须照顾这个属于公共利益(即每个人的基本需求)的一环,并确保每个公民都是健康、安全的,这样人们才能健康地投入就业市场,为经济和社会创造价值。然而政府却漠视了这个领域。反而透过自由市场的说辞和“私营化”的谎言将医疗服务这一块推给私人界(私人医院)。
回过来看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得见公立医院一直都存在着这种问题。拖延时间导致死亡、医务人员不足、医务人员不够专业导致错误医治等悲剧,不乏出现在过去的那些年。对于执政54年有余的国阵政府,面对公立医院的基本设施依然不足、医务人员技术和操作失误等问题,自然是难辞其咎。
或许日久以后,我们都麻木了。面对这种周期性发生的问题,即使曾经有人出来谩骂和有人谢罪负责,但问题始终在循环发生。唯有找出问题的所在,揪出真正的根源,才能确保未来悲剧不再发生。
注:刊登于《诗华日报》2012年1月12日
Thursday, January 5, 2012
写给家长们的公开信
刚刚踏入2012年之际,正当人们还在为新年欢呼庆贺、沉醉在那绚丽烂漫的烟花表演时,一群大约60名来自学运组织的大学生在丹戎马林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门口发起了“争取学术自由”的集体静坐,结果警方出动大批警员包括轻型镇暴队严正以待,最后有17名大专生被捕及2名大学生在动乱中受伤。本文不旨在讨论这件事,而是带出一个核心问题,也许是家长们都在问的问题:“这些大专生或年轻人到底要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和世界格局的进展和回顾历史,这样我们不难从中探出端倪并了解问题的所在。
从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推翻王权运动出现过大批学生联合工人阶级示威的踪影、到1989年“天安门事件”学生聚集在天安门追求民主和自由、到2011年世界各地出现大型示威浪潮,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都有大学生和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甚至走在革命和示威人群的前面,高喊口号表达意见。尽管诉求不同,但我们都能够察觉到,这些大专生和年轻人在近代世界历史事件当中从未缺席。所谓大专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国,当时面对学生运动逐渐强大的国阵,为了有效遏止学运进一步发展并中断其对政权的威胁,于1971年起草了《大专法令》,法律言明大专生不准参政。直到2011年,首相纳吉才宣布会“检讨”这项法令,只因民间有呼声毕竟这个法令已钳制了大专生参与政治的自由。我们的大专生多年来活在《大专法令》底下,于是渐渐与社会和国家课题脱轨,学生组织渐渐沦为活动甚至是商业团体,不乏有学生在校园搞起商业活动。因此,大多数马来西亚的学生在法律的框架下没有办法扮演所谓“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的角色,更不用说为社会不公和不正义发声。这种“限制大专生思考”的政策,或多或少和保卫及巩固国阵政权有关系。
此外,我国自1980年代始推行“私营化”政策,高等教育就在这时被私营化。私营化的结果是,私立学院和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马来西亚开办。这些由商业界和私人界所开办的学院和大学必然以追求盈利和提供最佳服务(教育产品)为主要的操作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市场的运作模式(需求——供应)。所谓的“需求”就是根据外部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力,而学校在这里扮演着“供应”的身份。加上之前所讨论的“限制大专生思考”的政策导致这些超过70%的大专生毕业出来只成为企业和商界的“合适劳工”,而非赋予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更不用说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了。
就此,由商界和私人界牵头的教育界乃至受《大专法令》钳制的国立大学,都缺少了一套能够让大专生独立思考和参与建设社会的制度。家长到整个社会都习惯让大专生“去政治化”,这让我们的校园不仅少了“校园自主、学生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制度,加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笼罩,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被教育成“受教育是为了出来找好的工作和赚大钱”的单向思维。这不仅轻视了教育的本质,让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从而选择自己的志向。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盲目地接受权威的“填鸭式教育”,学生被要求填上“标准答案”,而不是去分析其中的知识并批判它。
往往很多时候,学生毕业出来都会面临选择职业的困境,他们失去了方向和人生的目标。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出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采用着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在其中学习到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而家长理应在其中扮演引领学生思考和辅助其成长的角色,但他们往往没有这么做,反而是一味地附和国家机器和资本主义的召唤,跟着灌输其“拿多A,赚多钱”的教条道理。只因人是多面向的,须知道学生是不可能成为机器人,不可能一味地顺应时势的需要而被“产出”。面对年轻人和学生失去方向的问题,家长自然难咎其辞。
回到“大专生到底要什么”的核心问题,面对着这一切种种钳制着他们独立思考的牢笼,或许是人性使然,我们认清问题的存在并尝试去改变它;或许是还有少许天真使然,我们不循着大人所谓铁定的“现实”的脚步走,我们可以有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能力;或许是正义感使然,我们才要摆脱权威的束缚,立志要自由地、有尊严地、有理想地翱翔在属于我们的土地。在这之前,我们不仅面对着庞大的权威国家机器,也面对着社会(家长辈)的压力,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经济的压力,让全球的年轻人陷入“失落的一代”。你或许可以在中东的“茉莉花革命”、智利的大专生罢课、西班牙和英国的大专生示威等事件中找得到解释。
当然,我可以明白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未来的担忧和期待,“望子成龙”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您的毕生希望。但其实您更希望孩子能够坚强、有思想、有理想地活着;您更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那种毫不犹豫、自信的身影;您更希望孩子能够与您分享他的理想和其中的快乐,即使生活不怎么样也能够充斥着幸福的感觉。
栋梁,并没有一个定义。那毕业生成为商界翘楚为国家经济贡献,是国家栋梁;那毕业生成为艺术家和著名导演为人们生活带来生活富足和意义,亦是国家栋梁;那毕业生投入教育界成为老师为下一代的教育奉献,亦是国家栋梁。
只要有理想、认真、勇敢、坚强地活着,或许就是栋梁。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写在即将成为历史的那一天
是的,2011年即将成为过去。写在即将成为历史的这一天,我抱着既悲观又乐观的心情来面对。悲观的是,我并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在倒数的那一刻期待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到来。因为我一直相信着,“哈比2012”中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我们才能够实践,也只有我们才能够完成。所以,我们不能够让自己善忘,那过去的糟糕和低落是不可能在瞬间变得富裕和满足。或许你真的能够忘了中东“茉莉花”革命为的是什么、忘了人民为求公正选举的诉求、忘了那“牛”是怎么住进公寓的,但是,你绝对不能忘了你深切的经历,多少年了你一直期待的美好似乎并没有怎么真正的实现,日子一样过的同时,当然我相信你真的无比努力着。
回顾这一年,从市井小民到学者和媒体,毋庸置疑地人们都认同这是具有历史意义和象征性的一年。很多的“大事”都发生在这2011年,从中东发起的“茉莉花革命”延烧到多国领导人下台、到美国发起的“占领”运动反思资本主义和金融体制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再到马来西亚发起的“净选盟2.0”集会诉求一个更干净和公平的选举制度,这一切的大大小小示威、集会和运动都说明着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就是“不对劲”(Something Wrong),整个世界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都很“不对劲”。难道聪明的你还看不出吗?还是你继续天真的认为这些超过千万计的人真的是“吃饱饭没事做”?
诚然,我们看得见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哈比2012”而中止,所谓的“哈比”是不是能够真切的到来,这并不能与政治、经济等课题切割。即使那是个人感受,但它往往与周遭的环境和生活处境有很大的关系。看看那万物上涨的经济、污浊不堪的政治氛围、失意的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离乡背井,那并不能够顷刻间得到解决,与其望穿秋水“哈比”的到来,不如身体力行去实践它。起码的第一步,就是放下你的冷漠,开始去关心身边的人乃至社会的每一份子。慢慢地,几个人为地方课题发声、数百个人为执法不力发声、数千个人为贫穷课题集会、数万个人为社会不公挺身而出、到全世界为社会正义站出来,这不是一瞬间能够做到。只有我们看到问题并联合起来,才能够对其他人关爱,才能对其他人公正。
我如实期盼着,那一角落的穷苦家人一早醒来,不用担心米缸里没有米饭;那上班的人们一早醒来,无需担心着火车迟到马路阻塞而闲暇地感受早晨的活力,吃香辣美味的“辣死你妈”;那工人们一早醒来,无需用跑的飞快到工地里,深怕迟了一秒换来的罚款和臭骂。这一切,你或许说这不可能,至少“现实”告诉我们如此,但我衷心地在期待着,我们的努力换来的是真正的劳动果实,换来的是自我实现和理想。他的善良、他的努力、他的诚实,每一个他组成美丽的社会,而不是嘲讽和拒绝另一个他。
2012年,我不敢也不能说那是能够带来改变的一年。而是,我们都开始学习如何去实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至少我们尝试去创造一个改变的信念,重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价值观。从我们开始,延伸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务实又理想地去改变这个“不对劲”的世界。
倒数完毕那一刻,让我们为全新的一年创造历史。
注:刊登于《当今大马》、《诗华日报》和《亚洲日报》,2012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