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0, 2012

罪案、非法移民与经济困境

1125日,一名年仅十六岁的少女诺丽柯在沙巴北部哥打马鲁都镇被发现卧尸路旁,警方随后逮捕了一名四十岁的巴基斯坦籍男子协助调查。一名准备向梦想翱翔、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女子,就这样香殉魂散,让人感到无限惋惜、悲伤,甚至愤怒。

根据死者的监护人指出,死者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监护人声泪俱下地痛诉,她曾在去年带死者游访英国剑桥大学,诺丽柯当时受到很大的鼓励,立志读好书成为一名医生。兴许,她会是世界上最棒的医生,她会得到诺贝尔医学奖,但这一切都已不再可能……

民间悲剧不断重演

或许在若干年后,这些故事都会被世人忘记,然这些痛,都会永远地烙印在亲人的心坎上。我们都很善忘,这些年被外劳或非法移民杀害的本地人,不胜其数。从学生诺丽柯、面贩王松妹、到前冒绒市议员林添平,还有无数因外劳或非法移民酿成的民间悲剧,不断地上演在小市民的家中,让人不胜唏嘘。

因此,人们对外劳存有阴影、闻风丧胆、甚至恨之入骨,其所衍生的种族主义,是可以体谅理解的。这些年,警方和政府不断地告诉我们,罪案下跌了多少巴仙之类的数字游戏,人民都丝毫感觉不到,反而每个人的防卫心已经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冷不防一天这些血泪故事会上演在我家。

但是,在我们都共同期待解决外劳问题,以及大部分是非法移民的外劳问题,除了感叹、自保和愤怒,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政府要如何解决当中的结构性问题呢?这让我想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一句名言:“笨蛋,是经济啦!”

我国经济过于依赖外劳

须知道,外劳问题从来不绝于马来西亚历史。不管是沙巴非法移民,还是全国的外劳泛滥问题,都必须连接到经济的层面。

数据显示,我国有20巴仙的劳动人口是来自外劳,有大部分更是非法移民。在沙巴,笔者相信,非法移民占据劳动人口的数字远比全国更高,有的年轻人更是自叹“本地人找不到吃,外地人却财源滚滚。”

实际上,这是诱因的问题。马来西亚以廉价劳工支撑的出口型经济,依赖着大量的外劳来操作。如果说一方面要根除非法移民和外劳,但却无视经济结构的现实,这犹如左手打右手,自相矛盾。最终政策只有反反复复,始终不能扣应到问题最深处,而解决之。

罪案不能全归咎于外劳

同时,若完全将罪案问题归咎于外劳的问题,是过于武断的。其实,不少国际学术报告都指出,罪案的发生最根本原因是贫穷,其连接度高达7585巴仙的罪案是与贫穷有关,不管是直接性还是间接性的造成。

事实上,许多外劳在马来西亚生存过得比家乡更好,就像马来西亚青年在澳洲摘苹果的工作一样,只要收入上能够满足温饱,甚至比家乡过得更好,不止让国家的经济齿轮得以运转,各司所职,罪案自然不会发生,更不会与当地人发生冲突。

因此,这是经济正义上的命题。笔者曾经目睹,在沙巴乃至全国,外劳的生活状况惨不忍睹,宛如活在上世纪战争时期的集中营,基本需求如温饱、卫生等情况都难差强人意,三餐温饱已成问题,更遑论教育和卫生能够得到满足。

许多的我们都不敢直视这些最底层的状况,一进入非法移民或外劳区,只见许多皮肤枯黄黝黑(非指肤色不同,而是长期日晒雨淋)的孩子四处奔走。令笔者不断思考,这些都可成为人类未来栋梁的他们,何以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须知道,教育乃基本权利。

如果我们愿意进一步推敲,没有接受正规教育、沦为社会被遗忘的一群、不敢正视自己身份、资本主义边缘下残延苟存、贫穷挥之不散地恶性循环,只能一代又一代地穷下去。更甚的是,有些非法移民面对非人的歧视和攻击,赤裸裸地剥削甚至虐待,谁能担保这些族群身上不会出现犯罪心理呢?追根究底,政府在引进外劳时,除了满足经济齿轮、满足政治需要(化为选票),有付出任何责任,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吗?

沙巴的非法移民是政治因素

在沙巴,非法移民不只是经济因素,更是政治因素,这是沙巴州民众所周知的课题。沙巴州人民所期望的皇委会,以解决非法移民问题,至今始终不见人下来。

非法移民问题,几乎是每个沙巴人民心中的刺,尤其是对沙巴原住民来说,更是感慨万千。80年代的马哈迪计划,赤裸裸的政治因素,改变了沙巴的原貌。根据统计局计算,非法移民的人口已经突破三分之一,约90万人(根据非法移民问题专家庄永谅医生的数据,非法移民人口约120万人)。

政治因素,让非法移民都成了众矢之,但国阵有对他们负责任吗?答案是否定的,国阵仅仅希望得到他们的票源,以巩固其政权。然而,他们不是货物,用完即弃。非法移民在本地已经落地生根,国阵为保政权所作的错误,再也无法回头。

这些非法移民,被国阵引进来以后,有的甚至已得到公民权,但却没有得到国阵给予基本需求的保障,没有水和电,他们自然去偷;难以温饱,自然去抢;没有教育,罪案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本地人日益升温的不满,已让国阵左右为难,一方面是经济的因素,非法移民已构成本地依赖的低阶层劳动人口。一方面是罪案的问题,乃至贫穷和资源分配的问题。这群可算是根深蒂固,来到第三代的非法移民(有些已是公民),要如何解决?

况且,随着引进非法移民,所造成的人口变化,国阵的不负责任,已经拖累了沙巴的经济。非法移民抢去了本地人的工作机会,恶性底下阶层的竞争,已经造成沙巴是全马贫富悬殊最高的州属,也是全马最贫穷的州属。

解决罪案问题,须先改革经济

从罪案谈到非法移民,到马来西亚经济结构的问题,我国政府始终没有一套全面的政策落实改革,带领马来西亚走出对外劳的经济依赖,进而杜绝非法移民的泛滥,解决贫穷问题,而降低罪案率。如果没有回应此结构问题,设立皇委会之类或内政部大逮捕行动或外劳的漂白行动,是搔不到痒处,解决不到问题的根本。

刚过去的周日,沙巴在野党进步党在其一项和平集会上,要求政府彻查诺丽柯命案。类似的请命活动,多年来不断重复上演。然而,悲剧始终循环地发生,今天的诺丽柯,明天又会轮到谁?或许我们真正该问的是,政府不只是要揪出肇事者,更要回应问题的根本。

可惜,政府无力着手处理这些问题,面对庞大的结构性问题,政府只好得过且过,毫无魄力推动转型和改革,只是一味想着捍卫布城。且看其他国家若要解决罪案或贫穷问题,就先换市长、警长或首长,而我们呢?

显然地,目前的国阵更是进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一切所谓的政策和改革都陷入漫长的停顿。保住政权,放在党国的第一位置上,其余的,小市民唯有自求多福了。因此,有钱的人可聘请住家保安、购买防盗器;没钱的,只有祈求悲剧不会轮到自家了。警察?都在防范示威了。

注:本文刊登在12月10日的《当今大马》

Saturday, May 5, 2012

干净世代的诞生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孙文,1866-1925

改革是在现有体制下化为一股力量纠正体制;而革命正是放弃现有体制,进而欲推翻体制,透过力量建立新的体制。

净选盟3.0大集会的八大诉求不能被任何焦点而模糊掉。因为那个本质说明,净选盟由始至终都希望透过议会斗争纠正体制的错误(即纠正选举制度的弊端),而非制造暴乱甚至是革命式的街头斗争来图推翻体制。

诚如孙文所曰,我们这全球数十万心系祖国的马来西亚人,都希望这片美好的土地能够找到所谓文明的幸福。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文明之痛苦,并不是革命,而是静坐抗议,却换来大肆镇压和催泪弹水炮的痛苦。


政府毫无诚意民主改革

若我们认清净选盟的本质,既然是为了选举改革的意愿,我们仅仅要静坐抗议,何错之有?但当权者的多番刁难,封锁独立广场尚且已不合逻辑,加上出动全城警察戒备,一来就认定集会会变成骚乱的预防心态,更是说明了政府毫无诚意,甚至有意扭曲此集会的意义。

正是这种心态,让我国的民主改革停滞不前。即使我们并没有动摇现有体制,但他们动辄就把我们当作叛国、制造骚乱以及暴力分子来对待,不是吗?这样的拉拉扯扯,国家何时才能回到正确的轨道?政府现在还有意愿要准备听取民意吗?

抑或是,政府根本已不把我们这群人当作『人民』来看?我们的静坐抗议的意义已荡然无存,现在的政府只想倾力妖魔化净选盟,好让他们在选举中获得利益。那么,选举改革,还要不要?单单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政府毫无意愿。


催泪弹撮合了干净世代

这一次的集会,众说纷纭,疑点重重。但428所带来的意义,却无比的深远。正因为催泪弹和化学水炮,加上这次的警察暴力,让平时缺乏互动的人民学会守望相助。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牌子的催泪弹撮合下,催生了『干净世代』的产生。而这批集会者以年轻人为主,各族近距离交流互相帮助,他们面对庞大的国家暴力当前,为同样改革目标而奋斗,更显得团结互助。这样的画面,岂是恶心做作的国家公关广告所描写得出?

正是干净世代的诞生,一步步正在改写马来西亚的未来。他们的向心力更为结实,无疑成为国家未来进步力量的砥流中柱。他们将扮演着继续监督政府的中坚力量,而且比起早年的种族性动员力量更为多元化。这一次跨族群的合作,势必让纳吉睡不着觉。


干净选举决定我们未来

令我很感动的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全世界马来西亚人心连心,跨越国界关爱祖国的那种感觉,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很难忘。我相信,这种感动也同时流在所有出席者的血液里。

其实,纵观历史脉络,一个不小心,我们可能就不进则退。最后,人灰心了,失望了,谁能担保我们不会走向阿拉伯革命那样的流血政变的道路?我不是在妖言惑众,而是,选举既然是民主国家最基本的原则,那么确保选举公正,就像维护民主国家体制一样重要。因此,选举的干净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这些岂是批评者能够了解的?

我们的出现,不仅仅是展现了热血,我们还捍卫最基本的民主原则,也因为如此,我们才义无反顾地走上街头,诉求更为公平的选举。

别忘了,我们要的是改革。改革就是要让国家不断地往前走,而不是不进则退。如今,八大诉求还没有成功,选举改革八字没有一撇……

各位,改写孙文的一句话: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注:本文刊登在5月6日《当今大马》

Friday, April 27, 2012

跨越 · 明天


1957 8 31 日的午夜,英国国旗在独立广场的旗杆,最后一次被徐徐降下。换上的是,一面崭新的马来西亚国旗。马来西亚诞生了。

那一次的独立,我没有目睹、也没有亲历。只是历史书上所写的景象,国庆日前播放广告短片的影像,遗留给我那遥远而不深刻的想象。国父的七声默迪卡呼声震耳欲聋,感动万民的心,那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展望,一个全国不分肤色、种族、年龄和性别的人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爱和希望。

国家独立了。然而,独立的意义是什么?

独立是指没有英国人统治的马来西亚,还是每个人都不被任何人统治的意思?如果我把独立的意义,定义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人皆有不可被侵犯的权利,拥有自由、平等、有尊严的生存意义……我想,这或许是独立的真谛。

我们真的独立了吗?我们真的能够自由平等地在这片新的土地翱翔吗?我们真的可以自由地躺在任何一个草坪,细细地欣赏蓝天白云的美吗?我所说的,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只要不危害他人,的那种自由。

恐怕,我们所处在的独立国度里,有许多我们无法逾越的地带,有许多让我们失去自由、平等的地方。而那些地方,让我们失去了独立的意义,形成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的一道防线,一旦跨越了,谁就会被剥夺掉那人生而自由的权利。

不是吗?讽刺得很哪,就在55年前,徐徐飘落的英国国旗刚走,一片希望被换上。然而,如今那令人感动的马来西亚国旗还在飘扬的当儿,当权者已设下重重防线,阻止任何人,包括马来西亚公民进入独立广场。

诚然,我们的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就连独立广场也能够被设限,那意味着只要法律对了,当权者认为有“必要”,或许要“防止骚乱”发生的可能性,明天你的家、或者你的厕所、抑或是你的面子书,也有可能被设下防线,阻止你进入。

一个普通的公园,你可以在里面睡觉、烧烤和分享故事,但换作是政治性质的睡觉、烧烤和分享故事就即刻被禁。可怕的是,那个地方是当时你以为殖民者走了,换来自由独立的地方。

我们没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去。一切都是在被认定、被设计、被安排好的模式下生存。只要你没有违抗当权者的意思,你就在模式里面好好地生存。当然,当权者好,你就可能好些。当权者不好,你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独立广场被封锁了。他们冲着428净选盟3.0大集会的集会者而来,设下重重防线的前后,有着重大的意义。防线的外面,有着向往干净、公平及自由的公民;防线的里面,正是独立广场,那象征着独立、自由、平等的意义。

那是独立的意义,如今已被当权者用污秽不堪的方式夺走,那里还有流氓袭击学生的阴影。封锁的,恰好就是你活在这片国土的意义,一个身为独立、自由和平等,不分种族、肤色、宗教、年龄、性别等等的共同信念。

是的,封锁的意义如今更为深远。一直以来,政府“大晒”是不容置疑的,犹如一道防线,任何人都不能够僭越,任何人都可能顷刻之间,因为不合当权者的喜好而失去自由的权利。

其实,封锁的独立广场里面,有一片青葱绿茵的民主、蝶儿飞舞的自由、花香漫芳的幸福、还有蓝天白云般的明天……

明天,我们跨越了那道防线。防线的背后,有着我们所向往的明天。意义深远,犹如国家再一次真正属于全民的独立,更为令人感动而泣!

Tuesday, April 24, 2012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上街头的日子


我卷起了长袖衣,梳理了刚吹干的头发,换上旧时爱穿的牛仔裤,绑好当年流行的黑皮鞋,准备和孩子上街去。

那是非常炎热的中午,我驾着刚刚供完的车子与孩子到独立广场去参加『纪念莱纳斯稀土厂关闭十周年』的活动。当然,我的孩子绝对不了解这个活动的意义,毕竟年纪还小,生长在安逸的年代,不会想象到这间吸毒厂还是稀土厂有什么纪念价值。

沿途之中,我向孩子说着故事,一幕幕当年的“斗争史”娓娓道来。我说,莱纳斯稀土厂是当年的国阵政府所建立的全世界最大的稀土厂。我简单的概括,稀土是有害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因此我们当时很多马来西亚人都纷纷站出来反对这个政府所作的错误决定……

我看着前方,孩子望着我。他不吭声,难得的安静听我述说故事。

“当年,是个看似很宁静,却是群起汹涌的年代。那是我们的国家民主启蒙的一年,也是我们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年。”我转过头来,笑着望着他说,当然我们也改变了你的将来。

他依然不懂,却故作似懂非懂地问道:“那么你们当时是怎样的?”

我试着回想,回忆便穿梭回到2011年的7月,记得那时报纸几乎每天头版刊登政府制造的白色恐怖、四处有警察巡逻、紧张的局势让人感到不安、网上不断公布最新被抓的人数字、还有不乏黄衣人被抓走的传闻等。

当年的709,我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尝试催泪弹的滋味,也无法忘记人民四处窜逃的一幕幕。我告诉孩子,我们用脚一步步踏向我们向往的未来,我们用勇气来创造自己的未来。当然,这是我向孩子说的大话。实际上,那时候害怕与热血同时交叉流动,以及害怕警察抓人而逃到同善医院的五楼还是七楼,那种心脏快要跳出来的感受确实让人无法忘怀。

当然还有一起唱国歌的感动,以及高喊Bersih的激动。

我笑着对孩子说,自那次以后,出来示威游行集会,可是当年最热血的事情啦!

他难以想象当年的画面,也不会明白我所说的事情,他只是静静地听……“接着啊,就有释放安华集会、捍卫苏丹街运动、争取性别自由开放集会、绿色集会2.0、反对莱纳斯运动、占领独立广场运动、净选盟3.0五十万人大集会等等大大小小的抗议活动,顷刻之间,各式议题的抗议集会变得百花齐放,可以说几乎每个月都有。我可以说,那是马来西亚很重要的一年!”

他似乎有点感兴趣了,问道“那接着呢?”

我说,当然就是大选了,而且是我国有史以来最紧张的一次大选了。

说着说着,我们到达的目的地。只见不少人在独立广场庆祝当年莱纳斯稀土厂的废除,也欢呼当年的斗争成功。一个十年后的难得相聚,我们又聊起当年的“威水”史,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大家缅怀那段日子,我们没有分肤色,聊及大集会被催泪弹攻击的守护相助,当然还有一起反莱纳斯而把脸涂得像绿色巨人的搞怪;就这样,又说又笑的度过了周末的下午。

当然,这和十年前不同。独立广场的集会已不再有大批警员持械严正以待,也没有看见任何大大只的流氓趁机作乱。

“民主,就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我们深信着。

这一年,是我33岁。我的孩子读华小,但没有四处筹款;打开报纸,看见不少集会活动顺利进行;我的妻子没有太害怕一个人出门;我偶尔也不开车子,我选择搭巴士;我也还能到苏丹街边的小摊位吃东西;大选时,我不必担心已逝的外公外婆出来投票……

时间倒退到十年前的428前一天,我告诉自己勇敢地踏出那一步,虽然我不知道能够改变些什么,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上一代人能够做些什么,下一代人绝对能够过得好一些。

我还记得,当年2012年有一部非常出名热血的电影叫做《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感动了不少当年年轻人的心。那么,下一个十年的今天,绝对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走上街头的日子》能够撼动我们,再度让我们感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希望我们愿做先行者,为漫长的民主之路踏出第一步!

Thursday, April 19, 2012

教育普及化与社会民主



 进入第七天,吉隆坡独立广场聚集了大批大学生扎营过夜,要求免费的高等教育,加上早前的300名学生游行示威,这件事已闹得沸沸扬扬,而民间自有支持和反对两极的声音。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主观地认为谁是谁非,或是简单地认为他们『吃饱饭没事做』还是『有书读不好好读』等等。

其实,早在去年,世界各地都有大学生走出街头示威,要求政府实行『免费高等教育』以及『减低学费』等诉求。其中包括智利就有上百万的大学生罢课示威、还有伦敦的万名大学生抗议学费起价等。高等教育是否该免费,众说纷纭;但回到问题核心,整个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出现了漏洞,需要各界去关注和纠正。

教育乃基本人权

教育,乃立国之本。每个人理应有获得被教育的基本权利,它甚至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等同于衣食住行那么重要。此外,国民的教育亦是国家进步的根本,有怎么样的国民教育素质,就有怎么样的国家。在国家迈向成功的道路,教育扮演起综合性的效用。

1990年代,马哈迪开始实行『大学企业化』的政策,借以私人界协助推动教育的生产。顿时,私立学院如雨后春笋。然而,时隔多年,我们看到其问题的衍生,即大专生如同商品般出产、以及私立大专以盈利作为导向,最终在『重质不重量』的思维框架下,虽大专生已有明显提升,但素质却相比早年大幅度滑落。

免费高等教育的提出,直接冲击的就是意识形态上的辩论。信奉市场经济的自然不认同;而拥护社会经济的就会认为教育不应该被私营化。无论如何,我们该认同,教育作为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它所触及的不只是个人升学的选择那么简单,回到整个社会和国家来看,它都牵连着整个关乎社会公义、以及社会进步的问题。

2001年到2010年,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的比例达到30%,其中的15%进入私立学院。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不打算建立更多相对便宜的公立大专、或废除有偏见的国立大学固打制,以让高等教育普及化。

最终,私立大学预料会继续膨胀,加上政府偏重高等教育基金的借贷,可以预见的是,会有更多大学生透过借贷进入昂贵的私立学院。

企业化的高等教育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大量被商品化,大学生成为商品大量被生产。政府没有完整的规划,恐怕大量的生产并不能为社会的进步带来增值效应。

今天,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是偿还高等教育基金,加上车贷、医疗、补贴家用、日常用品、房租等等,负债的年轻人难寻出路,进而逐渐看不到未来,更遑论长期的通货膨胀以及薪金低迷的压力,顿时让他们成为现代城市中最为失落的一群。

迫使我们的未来栋梁变成这样,还要面对社会人士的种种质疑和刁难,到底是谁之过?在问题不至于像中东国家那样(失业率高居、学费昂贵)之前,从政者必须慎思这个问题。须知道,教育牵扯的层面实在太广,政府得适度调控。

沙巴年轻人的困境

在沙巴,我们面对的问题更为严峻。我们有330万的人口,但却只有寥寥无几的大专学府。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年轻人需要往吉隆坡及外国去深造。还没有毕业,就已经“人才外流”。
在谈及免费高等教育之前,沙巴的高等教育是两极化的。有能力的人可以到外国和西马就读,而没有能力的,因为缺乏相对便宜的公立大学,就只好放弃继续升学。最终,对沙巴人来说,高等教育形同精英教育,即少数人才有的特权!

因此,我认为打破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Mass Education)才是我们首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体制应该被普及化,让更多沙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园升学,无需漂泊海外。回到社会公义的原则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被教育的基本权利,而且可以在没有任何障碍(如地方偏远、经费昂贵等因素)的情况下接受教育。

政策的发布和执行应该回到人本,尤其是关乎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如教育、交通、医疗等。这些攸关基本人权的政策起码不该被企业化,当作生意来做买卖。反之,它应该是公平对待每一个人,即公民有被教育、有乘搭公共交通以及接受医疗的基本权利。

因此,公共政策必须回到每个人平等和公平作为出发点,否则将沦为某个阶级的特权。

注:本文也刊登在4月19日的《当今大马》新闻网站;以及4月21日的《亚洲时报》。

Wednesday, April 4, 2012

这一次,沙巴不能缺席


不要再告诉我,集会或示威不是沙巴文化;也不要再告诉我,干净选举不关你事;再请你不要告诉我,你以为他们是得空没有事做……

沙巴文化?何为沙巴文化?我们共同尊崇的法治,《宪法》就在第十条告诉我们,我们有集会自由、表达意见的自由和结社的自由。如果你说沙巴文化,那请你告诉我,沙巴文化是默认舞弊的选举文化吗?还是你想要说,若干年后,这种肮脏选举手段会有人良心发现而纠正过来?

况且,你说沙巴的文化是崇尚自由和谐和平。让我们来厘清,集会是可以和平的,不和平的是政府、警察、政客和利益相关者,动辄利用有利的宣传管道来散播谎言,让你相信集会是暴力的。其实,如果你反对集会,就如同你反对演唱会,因为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诉求不一样罢了。

428是民主嘉年华

bersih announcing 3rd rally 040412 leaflet是的,4月28日,净选盟3.0组织宣布在独立广场举办3.0大集会,誓言号召民众上街以“静坐”的方式抗议政府无意愿推动选举改革。同时,绿色集会也宣布,3.0的绿色集会将会同步举办。在我眼中,那不是示威,而是民主嘉年华。

这一次,沙巴不能缺席。你看,我们的选举舞弊无处不在,本来你的票是投给了一个候选人,但是最后突如其来的军人票可以将你的票抵消掉,而政府从未交代这些军人票是从哪里来,没有固定的选区,而是充作补票用途,你我都非常清楚。

幽灵选民与选区划分不公

你看,我们有这么多的非法入境者。在M计划下,他们是可以投票的,加上买票贪污,让沙巴成为“定存州”,变相地教育你以后你投票可能都没有用了。那么,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净选盟就要提出清理选民册,揪出“幽灵选民”的建议,免得你已往生的公公婆婆“出来”投票。

你看,沙巴乃至全马的选区划分是不公平的,数千人当一个议席,整万人也是一个议席,你的票在总体而言,相比小的选区下,你的票至少少了一半的价值,并不符合民主价值一人一票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在不公平的前提下,我们即使再多人投票,执政党也能轻易靠小数目的议席轻松过关执政。

当家作主让当权者不怠慢

你看,沙巴的问题一箩箩,如贪污腐败、基建长期失修、停水停电、非法移民越来越多、治安越来越差、薪金长期低迷、人才外流、生活费越来越高等等,哪一个不是你我深切感受,长期得面对的问题?在民主的精神下,我们唯有出来表达立场,诉求公平的待遇,以及透过投票选择你所信任的政党成为政府。如果投票这个唯一可以解决问题的管道失灵,你的票不再值钱,试问执政党还需要看你的脸色吗?

由此,我们起码诉求一个公平干净的选举,公平的竞争平台让朝野政党都在同一个起跑点上,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当家作主;执政党不敢轻易怠慢;在野党也会提出不同政见寻求支持。这时,我们才有真正的民主,我们的心愿才不会被白白地舞弊掉。

这一刻,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已在开往向民主转型的道路上。沙巴,岂能缺席?

注:本文刊登在《当今大马》新闻网站。

Wednesday, March 14, 2012

教育共错结构与死背书

首相纳吉前天在国会复会时说,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时候要逃出“死背书”的框框,进而注重创意思考的教育路线。因此,他含糊带过了成立什么“中庸学府”和推介“I-Think”创意计划等。的确,“死背书”的框框是时候要拿掉了。问题是,怎么拿?怎么改?问题又在哪里?

我国乃至全世界,过分注重分数主义、贯彻填鸭式教育、缺乏创新思维的单向度教学方针皆是教育制度共同面对的困境。时间不多,政治人物忙着在定期的选举应付选民、家长们只顾自己的孩子拿到文凭就好、孩子的十载青春在读书补习中匆匆掠过,导致我们进入一个投石问路的窘境,我们不确定这样的教育制度是否能够带我们走向富足和幸福,我们甚至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样的教育制度是否真的能够让孩子成人成才,即使承认有问题,但也无可奈何,只求孩子能够在游戏中脱颖而出就好,进而陷入一个『共错的结构』。

注重分数主义,考试唯分数是问的思维甚至写入法律和成文制度,成为社会制度里评定人价值的方式,甚至成为道德上生活上评价一个人的标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现有考试制度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化为固定的答案,答案无需很好的逻辑,只需要花时间去背即可,问题就是学生本末倒置地把知识当成分数,从而失去了探索知识的动力,继续跟着家长老师的要求得过且过地追赶分数。

问题已经严重到这样的地步,我们的道德价值观甚至化为死背的教条。只要你背好这些价值观(Nilai-Nilai Murni),其实你并不难及格。但是,这些道德价值观有没有真正的在下一代身上贯彻?我不敢妄下定论。

一旦有人从这场游戏规则中不幸失败,可能影响的将会是一生。须知道,这样的分数考试制度并不能够测试一个人的想法敏锐度、批判思维、创意思考、人格、人文价值、爱心等等,但是这一些对一个人在社会却非常重要。

日复一日下来,孩子被教育成上课就是为了“某种目的”如功成利就、赚大钱等。这些固然没错,但孩子一旦假定这些就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会轻视了教育的本质,甚至动辄认为教育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达到目的的手法。

如今,首相首肯认同现有的教育制度出现了问题和裂缝。但是,回到问题核心,我们要怎么样逃出这样的框框,以致走出共错结构呢?首先,当然需要从家长开始心态上的转变,我们的童年都非常快乐,有蓝天有水池、有弹珠有蚯蚓。现在呢?补习和上课蚕食了孩子的大半空间和时间,父母的爱之深,往往成了这一代人的无奈和阴霾,长期活在与分数争锋的时代,孩子尚且连喘气的空间已没有,也长期生活在温室里,渐渐自然失去学习的动力、创意的泉源、以及失去意见表达的能力,符合及达到家长要求就好的心态。

第二,当然政府的角色无比重要。目前,教育制度有很多漏洞和不足,政府官员得过且过的心态已经没有为教育的未来做长远的部署和思考。你可以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在90年代私营化后,国立大学的素质每况愈下,高等教育的一环外包给私人界,让私立大学扮演教育15%中学毕业生的任务,重点是,没有政府长远的规划和统一的教育目标,最终这些私立大学为盈利和市场考量,输出尽是资本主义的想象,让学生们尽快得到文凭就好。

此外,政府没有规划,把教育制度绑在大选利益上是非常可怕的,这导致我国的教育制度朝夕令改,没有整体的部署。就像英文教数理政策那样,才9年不到,就宣布要废除。孩子们的未来并不是政策的赌注,不能够简单地因为某种利益而说改就改。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样的教育制度里涌入社会,他们的创意、爱心、批判思考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是否已经准备好为他们的将来做好规划?除了开一些课程和推介什么方程式,政府是否准备好应付接踵而来的新一代,确保他们在未来全球化的竞争当中不至于被淘汰,从而以创新、敏捷和富足的想象力立足世界?

这不仅仅是政府和家长的挑战,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栋梁,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成为专业人士,律师、医生、赚钱的工程师等,而是每个人都认真、有想法、有目标地活着,即使与众不同,但也坚守自己的岗位,扮演社会的其中一枚重要的螺丝钉。

分数考差了,并不意味他不是栋梁。只是他不懂得在考试游戏中脱颖而出罢了。或许他的爱心和善良,亦足以给日益紧张的社会一丝丝的温暖。

Saturday, March 3, 2012

重温709:当时的所思所想

当我进入人群当中,刹那间的恐惧没有了,抬头四处一望,只见街头到街尾有无尽的人潮,我们高喊着“Bersih Bersih”,那一刻,我差点落泪。泪水打滚的我,跟随着激情澎湃的人群呼喊,,顿时“干净”的声音响彻大马的民主天空。我就知道,即使被捉,我也绝不会后悔,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团结的力量,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国家的未来抱有满满的期待和憧憬。

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79日的大集会,我和学院的一班战友“说好的出席呢”!我们相约在加影集合,然后乘搭火车进入吉隆坡,在中央艺术坊附近的Pasar Seni LRT站下车。一下车,就可轻易看见对面有几辆警察卡车和一群警察严守各个主要路段。那时是早上大约10点,人潮慢慢涌现在茨厂街,大家都在等待着。这里有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人,我心想,首相纳吉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气愤”呢?

等待的当儿,我也不断透过面子书与朋友更新状况,不管是海外的还是家乡的朋友和家人都很关心并给以支持和鼓励,我想只有一个理由: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大约在11-12点中午,人潮瞬间增加。在我还搞不懂状况的时候,茨厂街开始大规模的游行,从街头到街尾无止尽的人高喊“Bersih”和“Reformasi 等口号。我们一路从茨厂街游行到马来亚银行大厦(Menara Maybank),这是我们最原先聚集的地方,我数学虽然不好,但目测到估计至少有1万人聚集在此。

只要站在一起,就没什么好怕

正当大家兴奋地为集会的初步成功鼓掌和高喊口号时,传说中可怕的红色卡车-联邦后备队(镇暴队)出现了。并没有给予喘气的机会,它朝我们发射水炮和催泪弹,人民疯狂地逃跑。这是我首次见识到催泪弹的“厉害”,当时我在想,“为什么他要发射催泪弹?”,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诉求一个公平干净的选举罢了,难道这也错了吗?况且我们都是手无寸铁的人民,我们又不是恐怖分子。我不明白。

我们逃到一个死巷(富都车站后面),我们相互把有限的水让大家清洗那痛苦的脸,那临危互助的感觉真的很好,就像一家人。刚开始的害怕,因为大家都站在一起,一股力量让我不再害怕。

镇暴队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我们被逼到富都车站的富都路集合,我们的确“说好的,很和平”地边唱着国歌,边肩并肩地歌唱我们的未来。这时,水炮和催泪弹又来了。更过分的是,这一次的催泪弹发射在人群当中,而且是人潮的中间(我的旁边)。这一次,我闪不及了,深深切切地“体会”到催泪弹的痛苦,我“选择性忘记”了那段路是怎么走过来的。重要的是,催泪弹发射在人群当中,恰当吗?这是我的疑问。

愚民政策耍到什么时候?

从纳吉说集会只有5-6千人参与到总警长依斯迈否认向同善医院发射催泪弹,足以看见这个政府完全无视民意,还要顽固地透过掌控的媒体继续 “愚化”人民。当时,我就被困在同善医院里面,我亲眼看见催泪弹射进医院范围。于是,本以为医院是安全地方的我们继续逃跑,直到进入同善中医院的大厅方才歇息。这时,停在外面的镇暴队堵塞着门口,我们进退两难,唯有好好休息一下。一位中年男子跑过来和我聊天,说起美国的情况。他说,美国的警察鲜少对集会和示威的民众使用催泪弹和水炮。即使有,也发射在路边示警,断然不会发射在人群当中,而且是用了超过5枚催泪弹对付这群手无寸铁的人民。更“够力”的是,我目睹警方的直升机降到低空用其桨叶旋转的风来加速催泪弹的烟飘散。我们是暴民吗?有必要这样对待我们吗?

我记得最紧张的一刻是,警察突然跑进医院抓人,又是另一轮逃跑,这时我的脚再一次抽筋,心想这次肯定被抓了。所幸警察没有搜到第二楼,他们只逮捕了几位集会者就离开。这一回几乎一半以上集会民众已被打散,等到富都路大部分的集会者都散去,警方这才撤离。我和一位朋友才得以离开同善医院,拖着疲惫不堪、湿漉漉的身躯回家。

这只是开始

这一天,除了体会到催泪弹的滋味,也让我看清这个政府的面貌(虽然早有耳闻,不如亲自目睹)。一个霸权的政府用这样高压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的诉求,试问“Rakyat Didahulukan”的公信力还在吗?更可恶的是,他们透过掌控的媒体试图扭曲事实和真相。媒体避重就轻地放大被捕人数,避谈参与人数,而且透过新闻照片“再现”动乱的集会现场,企图让读者有“暴动”的错误解读。况且,从头到尾集会者都是以和平的态度游行和集会,不和平的就只有警察。即使真相被主流媒体扭曲,但我们有责任透过各种管道把真相散播出去。这次的集会虽然没有成功进入目的地默馆,虽然警察镇压驱散集会民众,但这并不会浇熄人民求变求民主的激情,这只是开始而已,更多人已经觉醒……

接下来,马来西亚前方的路,我们都不能缺席。

注:已刊登在《当今大马》网络新闻当中(11/7/2011

Friday, March 2, 2012

献上来自沙巴的团结互助


“哎呀,去管人家那么多干嘛?”—— 没错,这就是典型大多数人的思维,尤其是反映了沙巴人的社会现况。家长都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各扫门前雪哲学来教导年轻的一代。

『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不是坏人的暴力,而是好人的沉默和漠不关心。』(马丁•路德金)

这句名言恰好验证了这个时代的矛盾点。各扫门前雪的心态也遭到年轻人的拒绝,这群年轻的势力透过网络展现一种关注和分享的态度,但家长辈却始终无法明白这种骤然巨变的价值观。

本文不志在赘言这种心态的由来和冲突,反而我想与各位分享,沙巴确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和环境,每个人都看似过得与世无争,鲜少能够真正明白阿拉伯之春为的是什么、709为什么走上街头还有这次绿色集会去了又有什么用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就连沙巴的反对党领袖也能够说出:“示威和集会不是沙巴的文化。”

打从学院时代开始,我就“学习”参与社会运动,后来频频参与不少运动如五一劳动节集会和709净选盟集会等。回到沙巴这片土地,我也有参与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但总是不超过50人。

社会运动在沙巴的缺乏的,是被人以为“得空没有事做”的东西。因此,这一次绿色集会纵使获得了非常大的媒体报道,但我和几个在沙巴的政治工作者皆认为这次沙巴版本的绿色集会不会超过100人。但是,我们都认为,从我们开始,我们该去的。

沙巴版本的“绿色集会2.0”是在沙巴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美丽的丹蓉亚路海滩举办。就在下午4点开始,绿色的人潮涌现、车子陆陆续续开进、警察也准时在集会地驻守。

大概在4点半左右,大约250-300人聚集在集会地点,大喊“Stop Lynas, Save Malaysia”的口号,由于鲜少有这种情况出现在沙巴,这一次的口号震响了亚庇的天空,集会者无不情绪高昂,路过者都好奇地停下车子探个究竟。大多数年轻的脸孔以自信的声音献上来自沙巴的祝福。

其实,大约300人的确让我们出乎预料,现场有来自沙巴大学的学生、一家大小、社会各阶层人士、在野党代表、非政府组织等。更让人欣慰的是,这场集会出现了很多首次参与集会的人,他们皆以各种海报和自制布条要求政府立即撤除莱纳斯稀土厂。

我问了一位化工系的大学生为何出席这场集会。他说,即使他是沙巴人,甚至从未去过关丹,但是他可以想象得到那种需要别人帮助的心情,因此,作为一位马来西亚人,应该不分地区和州属,只要是不对的事情我们就要站出来纠正。作为一名化工系的学生,他更要告诉其他人,稀土的危害性以及辐射的破坏性。

当天的集会非常顺利,并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件。警察驻守在那维持交通和现场秩序,主办单位也提供了食物和糕点让人们享用。一些人也在海滩玩沙滩排球;一家大小拿着海报在美丽的夕阳前拍照留念;大人对小孩解释集会的意义;主办单位对公众讲解稀土的危害性等等。

大约在6点左右,亚庇夕阳西下,这场集会也宣布成功举办,人潮慢慢退去。我认为,今天的集会对沙巴来说已非常成功,毕竟在隔着这么远的问题也有人开始学会关注并身体力行参与集会。

我相信,只要我们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不管他身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一切不公不义的事情就可以拨乱反正。这个事件开始给了沙巴人民一个很大的启示,也改变了沙巴的政治氛围,精英政治开始慢慢失效,现在来临的,是一个全民参政的时代。

我在告示牌上写着“Solidarity To Kuantan”,正是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挥“团结互助”(Solidarity)的友爱精神,不分种族国界,更多人参与监督的力量,必能改变这一切。谨此献上给每一位爱国的马来西亚人和关丹人民。

与友人在集会上相见欢。

Solidarity to Kuantan!

我约了几个兄弟声援反对莱纳斯稀土厂。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公平正义?

人本来就生而不一样,但如何异中求同,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包容。

或许有人想,匆匆人生,平稳安定过了就算;或许有人想,人生就要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情,才不遗憾人间;或许有人想,只要不挨饿,就是幸福。这一切的人生观都没有错,也不触及道德还是法律的层面,纯粹是发自内心对生命的期待。无论如何,人无非希望活得快乐、幸福,这看似简单,但却因为每个人对它有不同的诠释,而变成一门高深的学问。

那一天,我收到一个朋友的疑问。他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捍卫那些可能离我很远的真理?为什么我要唯恐天下不乱?为什么我不要乖乖找份工,安稳地过日子就算?这些疑问或许在这片土地有无数的人在问,我一直不断地试着去用我的想法来与人们分享。

何以我们认为现在天下太平?我们看的电视、报纸、街边的广告牌、网络等,每一天都充斥着各种各类的负面消息,有谋杀、战争、强奸、打劫等等。但是,人们知道了、看到了,顷刻之间,又忘记了。是因为太多的负面情绪,还是真的认为那一些离我们很远?别忘了,不理会不代表不存在。

现今的社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慢慢从社会中抽离。每个人都忙着起床、上班、工作、吃饭、下班、然后就睡觉。纵使有不同的排列模式,但整个生活方程式始终不变,每日如一。每个人都慢慢地与其他人拉小差距,生活的态度、模式、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喜欢看的电影、音乐都几乎是差不多一样的。

这样,人们变得不再和社会有过多的接触,离自己身边不远的事情都鲜少去关注,抱着一种心态:只要过得好日子,其他的不想、不由得,甚至是从不从心去管,就像个机器人那样。即使今天有了社交网络,我们的关注仅仅停留在电脑面前的“赞”,还没有发展出一种能够发挥全体公民社会力量的模式,至少在马来西亚的确有这种问题存在。

正当我们每个人都个别生活,问题就在这里发生了。美国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说:“社会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暴力,而是好人的沉默和漠不关心。”正因为漠不关心以及从社会中抽离,让我们鲜少去关心每天都几乎看得到讨乞的身影、或者是路边车子坏了向你招手的人,并给予援助。当然,这里面是整个社会结构出了差错,非你我之责。

回到朋友所问的问题。显然地,不是那些真理离我们很远,而是我们渐渐地以“去思想”去选择对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沉默。而万一有人、一群人选择去捍卫这些对大多数人是多余的权利,他们则被当成唯恐天下不乱,殊不知这些权益也是为你我而争取,即使不说得那么伟大,这些人也只是在为切身利益争取。不要问能不能够,须知道人从有史记载到今天,从未放弃过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和追随。

就因为人本来就不一样,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放弃与他人接触、分享、和辩论的机会,这里的辩论是指理性的讨论。社会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也因为人在里面给了辩证的推动力,社会才有机会迈向美好,以及所谓的幸福。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是有社会性的,不是简单的个体。我们要重新回到社会,纵使面对社会不公有百般的无奈和无力感,但起码我们从身边开始做起,帮助有需要的老人,扶持有需要的孩子。

当你说,这世界是不公平不正义的,那不是一个句点,也不会是肯定句。它需要新的模式,虽说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正义,但至少这应该是人类终其一生的梦想,不应被轻易抛弃。

注:本文刊登在《当今大马》读者来函版。

Wednesday, January 11, 2012

我国医疗体系与民间悲剧

我国医疗体系与民间悲剧
——侧看《斗湖7岁男童医院丧命事件》


那一天,斗湖中央医院医务人员疑因疏忽,导致一名7岁男童命丧医院,再一次促成悲剧。此事引起哗然舆论,朝野皆纷纷关注,家人悲痛不已,人们都愤怒地要医院负责此事。

当然,悲剧重演又重演。多少次了,我们的公立医院都不断在发生这类事情,因为不专业、人手不足、时间延误等问题让多少生命平白丧失,我们或许记不起,但那悲痛的烙印将会是永远烙在受害者家属的心里。一阵痛骂和谴责后,是时候思考和批判整个系统的问题和根源。

在我国的医疗体制,国民的医疗一直都没有得到政府真正的关注。且看国阵史上最大财政预算案——《2012年财政预算案》:医疗方面拨款总和达19亿,是占2328亿总拨款的0.008%。在这里面,公立医院的拨款仅仅是7亿多而已,其他的是建立及维修医院和私立医院拨款等。让我们以19亿医疗领域的拨款来计算,以2800万马来西亚人口来平分,每人仅得6.78令吉。这个数目或许只能让每个人在杂货店买感冒药Panadol。

且对比一下其他方面的拨款,我们素来有名效率慢、工作态度差的130万名公务员大军(占人口4.62%)在《2012年财政预算案》的拨款之下,公务员薪资获得拨款520亿令吉(占总预算22.3%)。以人头计算,他们平分40,000令吉。
对比之下,你不难发现,我们的医疗体系就有如此不公的问题。面对其他结构性因素(缺乏人才、制度溃散、仪器技术贫乏、公务医务人员薪资低等),我们的公立医院实际上名存实亡,政府没有意愿和责任去发展它,即使我们都认同那是非常重要的属于公共利益(Public goods)的领域。

实则,政府不但没有管理好属于它责任范围的公立医院,政府另一方面还透过官联公司去经营私立医院,在盈利至上的原则,私立医院当然迫使人们必须缴付更贵的医药费,政府也顺便将医疗的责任推向私人界。在两边靠不到岸的情况下,必然有一方会吃亏。只因我国还有75%的人口还是依赖着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如今没有一套完善的公立医院系统就偏向私立医院必定引起很多弊端,更何况沙巴州很多地方尚没有自己的公立医院,就已开设很多有利可图的私立医院?
在这个私营化医疗服务的框架下,医疗服务变相成为有钱人的专利,他们可选择享用效率好、高技术、时间短的医疗服务;而穷人们只好使用低效率、低技术、等待漫长的政府医院。“这不是意味着穷人就值得去死吗?”的双重标准政策。其实,这不是公不公平、现不现实的问题,这是施政的偏差。

医疗,乃是身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必须照顾这个属于公共利益(即每个人的基本需求)的一环,并确保每个公民都是健康、安全的,这样人们才能健康地投入就业市场,为经济和社会创造价值。然而政府却漠视了这个领域。反而透过自由市场的说辞和“私营化”的谎言将医疗服务这一块推给私人界(私人医院)。

回过来看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得见公立医院一直都存在着这种问题。拖延时间导致死亡、医务人员不足、医务人员不够专业导致错误医治等悲剧,不乏出现在过去的那些年。对于执政54年有余的国阵政府,面对公立医院的基本设施依然不足、医务人员技术和操作失误等问题,自然是难辞其咎。

或许日久以后,我们都麻木了。面对这种周期性发生的问题,即使曾经有人出来谩骂和有人谢罪负责,但问题始终在循环发生。唯有找出问题的所在,揪出真正的根源,才能确保未来悲剧不再发生。

注:刊登于《诗华日报》2012年1月12日

Thursday, January 5, 2012

写给家长们的公开信

莘莘学子或是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也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就是为了让这些新生代学习既有知识并思考人类世界的真理,投入社会继续创造价值,未来成为领导国家和世界进步的栋梁。

刚刚踏入2012年之际,正当人们还在为新年欢呼庆贺、沉醉在那绚丽烂漫的烟花表演时,一群大约60名来自学运组织的大学生在丹戎马林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门口发起了“争取学术自由”的集体静坐,结果警方出动大批警员包括轻型镇暴队严正以待,最后有17名大专生被捕及2名大学生在动乱中受伤。本文不旨在讨论这件事,而是带出一个核心问题,也许是家长们都在问的问题:“这些大专生或年轻人到底要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和世界格局的进展和回顾历史,这样我们不难从中探出端倪并了解问题的所在。

从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推翻王权运动出现过大批学生联合工人阶级示威的踪影、到1989年“天安门事件”学生聚集在天安门追求民主和自由、到2011年世界各地出现大型示威浪潮,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都有大学生和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甚至走在革命和示威人群的前面,高喊口号表达意见。尽管诉求不同,但我们都能够察觉到,这些大专生和年轻人在近代世界历史事件当中从未缺席。所谓大专生是“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国,当时面对学生运动逐渐强大的国阵,为了有效遏止学运进一步发展并中断其对政权的威胁,于1971年起草了《大专法令》,法律言明大专生不准参政。直到2011年,首相纳吉才宣布会“检讨”这项法令,只因民间有呼声毕竟这个法令已钳制了大专生参与政治的自由。我们的大专生多年来活在《大专法令》底下,于是渐渐与社会和国家课题脱轨,学生组织渐渐沦为活动甚至是商业团体,不乏有学生在校园搞起商业活动。因此,大多数马来西亚的学生在法律的框架下没有办法扮演所谓“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知“的角色,更不用说为社会不公和不正义发声。这种“限制大专生思考”的政策,或多或少和保卫及巩固国阵政权有关系。

此外,我国自1980年代始推行“私营化”政策,高等教育就在这时被私营化。私营化的结果是,私立学院和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马来西亚开办。这些由商业界和私人界所开办的学院和大学必然以追求盈利和提供最佳服务(教育产品)为主要的操作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市场的运作模式(需求——供应)。所谓的“需求”就是根据外部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力,而学校在这里扮演着“供应”的身份。加上之前所讨论的“限制大专生思考”的政策导致这些超过70%的大专生毕业出来只成为企业和商界的“合适劳工”,而非赋予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更不用说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了。

就此,由商界和私人界牵头的教育界乃至受《大专法令》钳制的国立大学,都缺少了一套能够让大专生独立思考和参与建设社会的制度。家长到整个社会都习惯让大专生“去政治化”,这让我们的校园不仅少了“校园自主、学生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制度,加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笼罩,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被教育成“受教育是为了出来找好的工作和赚大钱”的单向思维。这不仅轻视了教育的本质,让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从而选择自己的志向。同时也让这些学生盲目地接受权威的“填鸭式教育”,学生被要求填上“标准答案”,而不是去分析其中的知识并批判它。

往往很多时候,学生毕业出来都会面临选择职业的困境,他们失去了方向和人生的目标。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出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采用着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在其中学习到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而家长理应在其中扮演引领学生思考和辅助其成长的角色,但他们往往没有这么做,反而是一味地附和国家机器和资本主义的召唤,跟着灌输其“拿多A,赚多钱”的教条道理。只因人是多面向的,须知道学生是不可能成为机器人,不可能一味地顺应时势的需要而被“产出”。面对年轻人和学生失去方向的问题,家长自然难咎其辞。

回到“大专生到底要什么”的核心问题,面对着这一切种种钳制着他们独立思考的牢笼,或许是人性使然,我们认清问题的存在并尝试去改变它;或许是还有少许天真使然,我们不循着大人所谓铁定的“现实”的脚步走,我们可以有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能力;或许是正义感使然,我们才要摆脱权威的束缚,立志要自由地、有尊严地、有理想地翱翔在属于我们的土地。在这之前,我们不仅面对着庞大的权威国家机器,也面对着社会(家长辈)的压力,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经济的压力,让全球的年轻人陷入“失落的一代”。你或许可以在中东的“茉莉花革命”、智利的大专生罢课、西班牙和英国的大专生示威等事件中找得到解释。

当然,我可以明白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未来的担忧和期待,“望子成龙”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您的毕生希望。但其实您更希望孩子能够坚强、有思想、有理想地活着;您更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那种毫不犹豫、自信的身影;您更希望孩子能够与您分享他的理想和其中的快乐,即使生活不怎么样也能够充斥着幸福的感觉。

栋梁,并没有一个定义。那毕业生成为商界翘楚为国家经济贡献,是国家栋梁;那毕业生成为艺术家和著名导演为人们生活带来生活富足和意义,亦是国家栋梁;那毕业生投入教育界成为老师为下一代的教育奉献,亦是国家栋梁。

只要有理想、认真、勇敢、坚强地活着,或许就是栋梁。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写在即将成为历史的那一天

这一天,我们要用怎么样的心情去面对明天的到来?这一天,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期待去跨过明天?是否还是像往年一样,挤在人头攒动的跨年派对里,然后在数字倒数完毕后疯狂一番,依旧舍不得过去的那般无力感如此强烈。一觉醒来,又回到那再也平静不过的生活。还是,我们在那一秒前闭上眼睛,祈祷着、期待着明天(明年)会有更美好的生活?这一幕,我们每一年都在不断地练习,生活好像丝毫没有为此带来任何改变。那烟花依旧准时地璀璨、那雀跃的蛹依然等待新生、那工人依旧在为物价不断上涨的面包努力劳动着、那怪手依旧继续以打造美好家园为名而肆意地起舞……

是的,2011年即将成为过去。写在即将成为历史的这一天,我抱着既悲观又乐观的心情来面对。悲观的是,我并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在倒数的那一刻期待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到来。因为我一直相信着,“哈比2012”中的快乐和幸福只有我们才能够实践,也只有我们才能够完成。所以,我们不能够让自己善忘,那过去的糟糕和低落是不可能在瞬间变得富裕和满足。或许你真的能够忘了中东“茉莉花”革命为的是什么、忘了人民为求公正选举的诉求、忘了那“牛”是怎么住进公寓的,但是,你绝对不能忘了你深切的经历,多少年了你一直期待的美好似乎并没有怎么真正的实现,日子一样过的同时,当然我相信你真的无比努力着。

回顾这一年,从市井小民到学者和媒体,毋庸置疑地人们都认同这是具有历史意义和象征性的一年。很多的“大事”都发生在这2011年,从中东发起的“茉莉花革命”延烧到多国领导人下台、到美国发起的“占领”运动反思资本主义和金融体制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再到马来西亚发起的“净选盟2.0”集会诉求一个更干净和公平的选举制度,这一切的大大小小示威、集会和运动都说明着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就是“不对劲”(Something Wrong),整个世界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都很“不对劲”。难道聪明的你还看不出吗?还是你继续天真的认为这些超过千万计的人真的是“吃饱饭没事做”?

诚然,我们看得见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哈比2012”而中止,所谓的“哈比”是不是能够真切的到来,这并不能与政治、经济等课题切割。即使那是个人感受,但它往往与周遭的环境和生活处境有很大的关系。看看那万物上涨的经济、污浊不堪的政治氛围、失意的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离乡背井,那并不能够顷刻间得到解决,与其望穿秋水“哈比”的到来,不如身体力行去实践它。起码的第一步,就是放下你的冷漠,开始去关心身边的人乃至社会的每一份子。慢慢地,几个人为地方课题发声、数百个人为执法不力发声、数千个人为贫穷课题集会、数万个人为社会不公挺身而出、到全世界为社会正义站出来,这不是一瞬间能够做到。只有我们看到问题并联合起来,才能够对其他人关爱,才能对其他人公正。

我如实期盼着,那一角落的穷苦家人一早醒来,不用担心米缸里没有米饭;那上班的人们一早醒来,无需担心着火车迟到马路阻塞而闲暇地感受早晨的活力,吃香辣美味的“辣死你妈”;那工人们一早醒来,无需用跑的飞快到工地里,深怕迟了一秒换来的罚款和臭骂。这一切,你或许说这不可能,至少“现实”告诉我们如此,但我衷心地在期待着,我们的努力换来的是真正的劳动果实,换来的是自我实现和理想。他的善良、他的努力、他的诚实,每一个他组成美丽的社会,而不是嘲讽和拒绝另一个他。

2012年,我不敢也不能说那是能够带来改变的一年。而是,我们都开始学习如何去实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至少我们尝试去创造一个改变的信念,重建一个全新的社会价值观。从我们开始,延伸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务实又理想地去改变这个“不对劲”的世界。

倒数完毕那一刻,让我们为全新的一年创造历史。

注:刊登于《当今大马》、《诗华日报》和《亚洲日报》,2012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