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4, 2012

教育共错结构与死背书

首相纳吉前天在国会复会时说,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时候要逃出“死背书”的框框,进而注重创意思考的教育路线。因此,他含糊带过了成立什么“中庸学府”和推介“I-Think”创意计划等。的确,“死背书”的框框是时候要拿掉了。问题是,怎么拿?怎么改?问题又在哪里?

我国乃至全世界,过分注重分数主义、贯彻填鸭式教育、缺乏创新思维的单向度教学方针皆是教育制度共同面对的困境。时间不多,政治人物忙着在定期的选举应付选民、家长们只顾自己的孩子拿到文凭就好、孩子的十载青春在读书补习中匆匆掠过,导致我们进入一个投石问路的窘境,我们不确定这样的教育制度是否能够带我们走向富足和幸福,我们甚至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样的教育制度是否真的能够让孩子成人成才,即使承认有问题,但也无可奈何,只求孩子能够在游戏中脱颖而出就好,进而陷入一个『共错的结构』。

注重分数主义,考试唯分数是问的思维甚至写入法律和成文制度,成为社会制度里评定人价值的方式,甚至成为道德上生活上评价一个人的标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现有考试制度仅仅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化为固定的答案,答案无需很好的逻辑,只需要花时间去背即可,问题就是学生本末倒置地把知识当成分数,从而失去了探索知识的动力,继续跟着家长老师的要求得过且过地追赶分数。

问题已经严重到这样的地步,我们的道德价值观甚至化为死背的教条。只要你背好这些价值观(Nilai-Nilai Murni),其实你并不难及格。但是,这些道德价值观有没有真正的在下一代身上贯彻?我不敢妄下定论。

一旦有人从这场游戏规则中不幸失败,可能影响的将会是一生。须知道,这样的分数考试制度并不能够测试一个人的想法敏锐度、批判思维、创意思考、人格、人文价值、爱心等等,但是这一些对一个人在社会却非常重要。

日复一日下来,孩子被教育成上课就是为了“某种目的”如功成利就、赚大钱等。这些固然没错,但孩子一旦假定这些就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会轻视了教育的本质,甚至动辄认为教育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达到目的的手法。

如今,首相首肯认同现有的教育制度出现了问题和裂缝。但是,回到问题核心,我们要怎么样逃出这样的框框,以致走出共错结构呢?首先,当然需要从家长开始心态上的转变,我们的童年都非常快乐,有蓝天有水池、有弹珠有蚯蚓。现在呢?补习和上课蚕食了孩子的大半空间和时间,父母的爱之深,往往成了这一代人的无奈和阴霾,长期活在与分数争锋的时代,孩子尚且连喘气的空间已没有,也长期生活在温室里,渐渐自然失去学习的动力、创意的泉源、以及失去意见表达的能力,符合及达到家长要求就好的心态。

第二,当然政府的角色无比重要。目前,教育制度有很多漏洞和不足,政府官员得过且过的心态已经没有为教育的未来做长远的部署和思考。你可以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在90年代私营化后,国立大学的素质每况愈下,高等教育的一环外包给私人界,让私立大学扮演教育15%中学毕业生的任务,重点是,没有政府长远的规划和统一的教育目标,最终这些私立大学为盈利和市场考量,输出尽是资本主义的想象,让学生们尽快得到文凭就好。

此外,政府没有规划,把教育制度绑在大选利益上是非常可怕的,这导致我国的教育制度朝夕令改,没有整体的部署。就像英文教数理政策那样,才9年不到,就宣布要废除。孩子们的未来并不是政策的赌注,不能够简单地因为某种利益而说改就改。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样的教育制度里涌入社会,他们的创意、爱心、批判思考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是否已经准备好为他们的将来做好规划?除了开一些课程和推介什么方程式,政府是否准备好应付接踵而来的新一代,确保他们在未来全球化的竞争当中不至于被淘汰,从而以创新、敏捷和富足的想象力立足世界?

这不仅仅是政府和家长的挑战,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共同的问题。栋梁,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成为专业人士,律师、医生、赚钱的工程师等,而是每个人都认真、有想法、有目标地活着,即使与众不同,但也坚守自己的岗位,扮演社会的其中一枚重要的螺丝钉。

分数考差了,并不意味他不是栋梁。只是他不懂得在考试游戏中脱颖而出罢了。或许他的爱心和善良,亦足以给日益紧张的社会一丝丝的温暖。

Saturday, March 3, 2012

重温709:当时的所思所想

当我进入人群当中,刹那间的恐惧没有了,抬头四处一望,只见街头到街尾有无尽的人潮,我们高喊着“Bersih Bersih”,那一刻,我差点落泪。泪水打滚的我,跟随着激情澎湃的人群呼喊,,顿时“干净”的声音响彻大马的民主天空。我就知道,即使被捉,我也绝不会后悔,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团结的力量,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国家的未来抱有满满的期待和憧憬。

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79日的大集会,我和学院的一班战友“说好的出席呢”!我们相约在加影集合,然后乘搭火车进入吉隆坡,在中央艺术坊附近的Pasar Seni LRT站下车。一下车,就可轻易看见对面有几辆警察卡车和一群警察严守各个主要路段。那时是早上大约10点,人潮慢慢涌现在茨厂街,大家都在等待着。这里有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人,我心想,首相纳吉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气愤”呢?

等待的当儿,我也不断透过面子书与朋友更新状况,不管是海外的还是家乡的朋友和家人都很关心并给以支持和鼓励,我想只有一个理由: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大约在11-12点中午,人潮瞬间增加。在我还搞不懂状况的时候,茨厂街开始大规模的游行,从街头到街尾无止尽的人高喊“Bersih”和“Reformasi 等口号。我们一路从茨厂街游行到马来亚银行大厦(Menara Maybank),这是我们最原先聚集的地方,我数学虽然不好,但目测到估计至少有1万人聚集在此。

只要站在一起,就没什么好怕

正当大家兴奋地为集会的初步成功鼓掌和高喊口号时,传说中可怕的红色卡车-联邦后备队(镇暴队)出现了。并没有给予喘气的机会,它朝我们发射水炮和催泪弹,人民疯狂地逃跑。这是我首次见识到催泪弹的“厉害”,当时我在想,“为什么他要发射催泪弹?”,我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诉求一个公平干净的选举罢了,难道这也错了吗?况且我们都是手无寸铁的人民,我们又不是恐怖分子。我不明白。

我们逃到一个死巷(富都车站后面),我们相互把有限的水让大家清洗那痛苦的脸,那临危互助的感觉真的很好,就像一家人。刚开始的害怕,因为大家都站在一起,一股力量让我不再害怕。

镇暴队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我们被逼到富都车站的富都路集合,我们的确“说好的,很和平”地边唱着国歌,边肩并肩地歌唱我们的未来。这时,水炮和催泪弹又来了。更过分的是,这一次的催泪弹发射在人群当中,而且是人潮的中间(我的旁边)。这一次,我闪不及了,深深切切地“体会”到催泪弹的痛苦,我“选择性忘记”了那段路是怎么走过来的。重要的是,催泪弹发射在人群当中,恰当吗?这是我的疑问。

愚民政策耍到什么时候?

从纳吉说集会只有5-6千人参与到总警长依斯迈否认向同善医院发射催泪弹,足以看见这个政府完全无视民意,还要顽固地透过掌控的媒体继续 “愚化”人民。当时,我就被困在同善医院里面,我亲眼看见催泪弹射进医院范围。于是,本以为医院是安全地方的我们继续逃跑,直到进入同善中医院的大厅方才歇息。这时,停在外面的镇暴队堵塞着门口,我们进退两难,唯有好好休息一下。一位中年男子跑过来和我聊天,说起美国的情况。他说,美国的警察鲜少对集会和示威的民众使用催泪弹和水炮。即使有,也发射在路边示警,断然不会发射在人群当中,而且是用了超过5枚催泪弹对付这群手无寸铁的人民。更“够力”的是,我目睹警方的直升机降到低空用其桨叶旋转的风来加速催泪弹的烟飘散。我们是暴民吗?有必要这样对待我们吗?

我记得最紧张的一刻是,警察突然跑进医院抓人,又是另一轮逃跑,这时我的脚再一次抽筋,心想这次肯定被抓了。所幸警察没有搜到第二楼,他们只逮捕了几位集会者就离开。这一回几乎一半以上集会民众已被打散,等到富都路大部分的集会者都散去,警方这才撤离。我和一位朋友才得以离开同善医院,拖着疲惫不堪、湿漉漉的身躯回家。

这只是开始

这一天,除了体会到催泪弹的滋味,也让我看清这个政府的面貌(虽然早有耳闻,不如亲自目睹)。一个霸权的政府用这样高压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的诉求,试问“Rakyat Didahulukan”的公信力还在吗?更可恶的是,他们透过掌控的媒体试图扭曲事实和真相。媒体避重就轻地放大被捕人数,避谈参与人数,而且透过新闻照片“再现”动乱的集会现场,企图让读者有“暴动”的错误解读。况且,从头到尾集会者都是以和平的态度游行和集会,不和平的就只有警察。即使真相被主流媒体扭曲,但我们有责任透过各种管道把真相散播出去。这次的集会虽然没有成功进入目的地默馆,虽然警察镇压驱散集会民众,但这并不会浇熄人民求变求民主的激情,这只是开始而已,更多人已经觉醒……

接下来,马来西亚前方的路,我们都不能缺席。

注:已刊登在《当今大马》网络新闻当中(11/7/2011

Friday, March 2, 2012

献上来自沙巴的团结互助


“哎呀,去管人家那么多干嘛?”—— 没错,这就是典型大多数人的思维,尤其是反映了沙巴人的社会现况。家长都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各扫门前雪哲学来教导年轻的一代。

『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不是坏人的暴力,而是好人的沉默和漠不关心。』(马丁•路德金)

这句名言恰好验证了这个时代的矛盾点。各扫门前雪的心态也遭到年轻人的拒绝,这群年轻的势力透过网络展现一种关注和分享的态度,但家长辈却始终无法明白这种骤然巨变的价值观。

本文不志在赘言这种心态的由来和冲突,反而我想与各位分享,沙巴确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和环境,每个人都看似过得与世无争,鲜少能够真正明白阿拉伯之春为的是什么、709为什么走上街头还有这次绿色集会去了又有什么用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就连沙巴的反对党领袖也能够说出:“示威和集会不是沙巴的文化。”

打从学院时代开始,我就“学习”参与社会运动,后来频频参与不少运动如五一劳动节集会和709净选盟集会等。回到沙巴这片土地,我也有参与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但总是不超过50人。

社会运动在沙巴的缺乏的,是被人以为“得空没有事做”的东西。因此,这一次绿色集会纵使获得了非常大的媒体报道,但我和几个在沙巴的政治工作者皆认为这次沙巴版本的绿色集会不会超过100人。但是,我们都认为,从我们开始,我们该去的。

沙巴版本的“绿色集会2.0”是在沙巴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美丽的丹蓉亚路海滩举办。就在下午4点开始,绿色的人潮涌现、车子陆陆续续开进、警察也准时在集会地驻守。

大概在4点半左右,大约250-300人聚集在集会地点,大喊“Stop Lynas, Save Malaysia”的口号,由于鲜少有这种情况出现在沙巴,这一次的口号震响了亚庇的天空,集会者无不情绪高昂,路过者都好奇地停下车子探个究竟。大多数年轻的脸孔以自信的声音献上来自沙巴的祝福。

其实,大约300人的确让我们出乎预料,现场有来自沙巴大学的学生、一家大小、社会各阶层人士、在野党代表、非政府组织等。更让人欣慰的是,这场集会出现了很多首次参与集会的人,他们皆以各种海报和自制布条要求政府立即撤除莱纳斯稀土厂。

我问了一位化工系的大学生为何出席这场集会。他说,即使他是沙巴人,甚至从未去过关丹,但是他可以想象得到那种需要别人帮助的心情,因此,作为一位马来西亚人,应该不分地区和州属,只要是不对的事情我们就要站出来纠正。作为一名化工系的学生,他更要告诉其他人,稀土的危害性以及辐射的破坏性。

当天的集会非常顺利,并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件。警察驻守在那维持交通和现场秩序,主办单位也提供了食物和糕点让人们享用。一些人也在海滩玩沙滩排球;一家大小拿着海报在美丽的夕阳前拍照留念;大人对小孩解释集会的意义;主办单位对公众讲解稀土的危害性等等。

大约在6点左右,亚庇夕阳西下,这场集会也宣布成功举办,人潮慢慢退去。我认为,今天的集会对沙巴来说已非常成功,毕竟在隔着这么远的问题也有人开始学会关注并身体力行参与集会。

我相信,只要我们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不管他身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一切不公不义的事情就可以拨乱反正。这个事件开始给了沙巴人民一个很大的启示,也改变了沙巴的政治氛围,精英政治开始慢慢失效,现在来临的,是一个全民参政的时代。

我在告示牌上写着“Solidarity To Kuantan”,正是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挥“团结互助”(Solidarity)的友爱精神,不分种族国界,更多人参与监督的力量,必能改变这一切。谨此献上给每一位爱国的马来西亚人和关丹人民。

与友人在集会上相见欢。

Solidarity to Kuantan!

我约了几个兄弟声援反对莱纳斯稀土厂。